首页 理论教育 冯骥才文化遗产思想学术论集:文化情怀中的珍贵遗产

冯骥才文化遗产思想学术论集:文化情怀中的珍贵遗产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祝勇却将它作为一片不能割舍的精神天地;历史的尊严、民间的生命、民族的个性、美的基因和情感的惯式全都深在其中。特别是当农耕社会不可抗拒走向消亡,祝勇反而来得更加急切和深切。我明白,这一切都来自一种文化的情怀!这因为,他把它看作养育自己的文化,看作自己的文化母体。文化也是代代相传的生命。但他与“寻根文学”不同的是他更关切文化的本身。我想,不是任何人都会富于这种文化情怀的。

冯骥才文化遗产思想学术论集:文化情怀中的珍贵遗产

我已经看见,一大群站在五光十色的流行文化中东张西望的作家中,终于有人回过头来瞧一瞧西边天际将灭的晚霞。这晚霞宁静自守,寂寞而孤独。可是你如果扭身走近它——走进它,便会沉浸在它一片异样美丽的金红的霞光里。

这是我对祝勇的感觉。他已经着魔一般陷入了昨天的文化里。这样的人不多。因为一部分文人将其视作历史的残余,全然不屑一顾;一部分文人仅仅把它作为一种写作的素材,写一写而已。祝勇却将它作为一片不能割舍的精神天地;历史的尊严、民间的生命、民族的个性、美的基因和情感的惯式全都深在其中。特别是当农耕社会不可抗拒走向消亡,祝勇反而来得更加急切和深切。他像面对着垂垂老矣、日渐衰弱的老母,感受着一种生命的相牵。我明白,这一切都来自一种文化的情怀!

他说,他对于这些将要失去的事物,没有生者的优越感,没有陌生人的同情。这因为,他把它看作养育自己的文化,看作自己的文化母体。文化也是代代相传的生命。他的文化情怀来源于文化关怀。

他虔敬先人的创造,追寻祖辈的精魂,欣赏昔时的生活气质,并用精致的文字勾画出在时间隧道中失散了的画面。但他与“寻根文学”不同的是他更关切文化的本身。我想,不是任何人都会富于这种文化情怀的。可是在当代社会与文明的转型期,历史文化多么渴望这种关怀!(www.xing528.com)

从他前几本《遗址——废墟上的暗示》、《凤凰——草鞋下的故乡》等等,到这本《蓝印花布》,我看到一个年轻的文化人正在一步步走进文化传统的腹地。我也巴望他忽然转过身,伸开双臂,展开胸膛,保卫和呵护他所珍爱的一切。

且为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