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冯骥才文化遗产思想学术论集:拒绝永恒与点子文化

冯骥才文化遗产思想学术论集:拒绝永恒与点子文化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的至高无上的生命渴望便是永生,永生就是永恒。因此,古老的艺术的最灿烂和庄严的主题都是对永恒的想象与追求。由于艺术的追求就是生命的追求,所以艺术家们对艺术本身的最高追求也是永恒。点子只给人刺激,不给人感受。在这市场行为中,“点子”具有非凡的意义。说到底,商业的点子与艺术中的观念在性质上同类。点子文化已经覆盖了我们的艺术与文学。拒绝永恒追求的艺术,必然走向粗糙、廉价和短命,这就要看你选择什么了。

冯骥才文化遗产思想学术论集:拒绝永恒与点子文化

现在是21世纪了。我们有必要把那些古老的东西,包括古老的观念都拿出来掂量掂量;比如那个曾经被埃及人用230万块巨石堆造的金字塔所象征的永恒,看看它究竟还有多重?

由于人的生命只是一个过程。它以时间为载体,只能够线性地行走一段距离,不能永远地存在下去。人的至高无上的生命渴望便是永生,永生就是永恒。因此,古老的艺术的最灿烂和庄严的主题都是对永恒的想象与追求。由于艺术的追求就是生命的追求,所以艺术家们对艺术本身的最高追求也是永恒。作家在手稿中,作曲家在谱纸上,画家们面对草图——全都是不断创造,又不断推翻;不断修改,又不断自我否定。不管是为了一个细节的准确,还是为了一个笔触的神奇。这种艺术行为的骨子里,都为了作品的永在。永恒使一些古老的艺术十分伟大。我在巴黎巴尔扎克故居博物馆看过他的手稿。每一页修改部分都远远超过他最初写作的那部分。细小的字迹,全是从生命深处抽出来的精髓,一点点充实到作品中去。我感觉巴尔扎克的写作简直就是在压榨自己,直至把自己掏空。在这密密麻麻的反复修改的字迹里,我们不是看到了作家为了永恒那种拼死的搏斗吗?

然而,今天的艺术家已经完全不再这样拼命。媒体早已经把人们改变得“喜新厌旧”。它还和网络联手,让我们的感官天天快乐地塞满亮闪闪的新信息,并潇洒地一扬手,纷飞地抛掉昨天的旧闻。但这不能怨它们,媒体和网络全是市场。市场的生存方式,就是不停歇地推出悦人耳目的新事物。谁占领了今天,谁就可以称王称霸。只有傻瓜才想着去做死后的梵·高。如果死后成不了梵·高多冤!再说如今在市场中走红的那些人物,哪一个不是貌似梵·高?

活着的梵·高比死后的梵·高实惠多了。

于是今天,既使那些最“私人化”的现代主义者,也渴望着在世间走红,哪怕当上一天的王者。但是要想成为王者,首先要推翻和否定前人。

本来,艺术之间很难使用否定。科学往往从对前人的否定中向前跨出历史性的一步。哥白尼推翻了地球中心说,人们对宇宙及自我的认识便进入了全新的境界。但谁能推翻莎士比亚莫里哀还是阿什·米勒?艺术只能凭借迥异于别人的个性而独领风骚。一句话,科学需要否定,艺术只能区别。但艺术的区别,只有另外去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生命来——这谈何容易!对于现代人来说,这样做又似乎太慢、太苦、太没把握,市场也不允许。那么用什么去否定别人?批评吗?当然不是。当今的批评最多只能够把一切都涂灰涂黑,弄得不清不白而已。怎么办?法宝只有一个——用观念!

只有新观念才能毙掉旧观念。又快,又便当,又干脆,而且来得轻而易举。

于是观念艺术充斥着20世纪的后半叶。一个观念的出现,带来一阵新奇,一片惊呼,一片喝彩。就像媒体中的一条爆炸性新闻,市场上一件奇特的商品上市。新观念全是针对旧观念设计出来的。所以它必胜无疑。它使昨日的“观念艺术”成了昔日的报纸或过时商品,黯然失色,乏味多余。所以,尽管20世纪后半期的艺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艺术家们多如繁星,个个振聋发聩,人人称霸一时,但到了世纪末总盘点时,竟然没有留下几个!由于它们全是否定一个,出现一个,就像多米诺骨牌那样,但最后看上去却像一大片全趴在地上。而我们的文坛不也是演足了这样的活报剧吗?可悲的是,每当这种观念艺术出了新招,评论家总是趋之若鹜,惟恐落后,被新潮甩下。那种对新奇文本的饶舌一般的阐释性的“评论”,看上去都像“打托儿”一样。他们被一种潜在的心理捉弄着,那就是:谁吹捧新潮,谁才能进入新潮。当今的文坛已经充满了人为的制造。

观念艺术的关键是观念本身。观念愈来愈重要,制造就愈来愈次要。反过来观念渐渐就成了一种“点子”。点子只给人刺激,不给人感受。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一些标新立异的画展往往由美术馆来策划,艺术家来完成。就和我们当今的一些图书一样——出版社来策划,作家来施工。(www.xing528.com)

艺术的原创力自然衰竭!艺术市场却是五光十色!

尽管市场上的图书风情万种,能留下的作品有几本?

从这里我又想到,与新潮艺术翻新不已的同时,还有市场上最流行的那个字眼儿——时尚。实际上,如今的“时尚”早已不是唐女尚胖身,楚女尚细腰的那种时代风尚了。倘若商家非要等着时尚的自我形成和自然出现,再去运作时尚商品,肯定早被同行们挤垮了。因此,在消费时代,一切时尚全是商家的策划。从汽车新款到流行色,只要流行开来,就有钱可赚。所谓“领导时代的新潮流”,实际上是“指导花钱的新方式”。时尚成了一种卖点,不断翻新时尚就是不断制造卖点。时尚由自然的变为人为的。人在被时尚所驱动,说到底还是被市场霸权所摆布。

在这市场行为中,“点子”具有非凡的意义。它能使任何一件事物超凡脱俗,奇迹出现;能决定企业的生死,转阴为阳,起死回生;还能点石成金,成为滚滚财源。它又最有新闻性,使你的一切很快传布天下。如果艺术家们也自觉地使用起“点子”来呢?

说到底,商业的点子与艺术中的观念在性质上同类。都是卖点!

点子文化已经覆盖了我们的艺术与文学。点子思维已经占据了我们艺术家们的脑袋。

艺术一旦被它所操纵,它的光明的一面,是一定会制造出一时的奇观;它的黑暗的一面,是一定并很快地被别人制造的更夺目的奇观所覆盖。

永恒的本质是对完美的追求。拒绝永恒追求的艺术,必然走向粗糙、廉价和短命,这就要看你选择什么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