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混凝土养护技术-《建筑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

混凝土养护技术-《建筑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混凝土浇筑结束后运用覆盖、浇水的方式使其能够有效地实现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拌合物经浇筑振捣密实后,即进入静置养护期,使其中的水泥逐渐与水起水化作用而增长混凝土的强度。从理论上来说,如果水灰比不小于0.42,即使不另外补充水分,混凝土中也有足够的水保证水泥完全水化。该方法用于对混凝土立方体试件进行养护。施工规范规定,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 h以内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混凝土养护技术-《建筑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运用覆盖、浇水的方式使其能够有效地实现混凝土的养护。除此之外,安排相关的人员看管混凝土,确保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在夏天,通过覆盖湿草或者浇水的方式养护,不能少于7天。混凝土拌合物经浇筑振捣密实后,即进入静置养护期,使其中的水泥逐渐与水起水化作用而增长混凝土的强度。在这期间应设法为水泥顺利水化创造条件,即进行混凝土的养护。因为水泥浆体中的最大颗粒被水化硅酸钙凝胶厚层所包裹,阻碍了水化作用,所以,实际上水泥颗粒不会完全水化。但养护的目的是在合理的代价内保证水泥尽可能水化。从理论上来说,如果水灰比不小于0.42,即使不另外补充水分,混凝土中也有足够的水保证水泥完全水化。但当因蒸发作用和水化时可能发生的自干作用,而使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低于80%时,水化作用会停止,强度增长也会中断,结果使混凝土强度比其潜在的强度要低,对高强混凝土(水灰比低),其强度降低得更明显。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极为重要,须补充水分保证水化。混凝土养护一般可分为标准养护、自然养护和加热养护。

(一)标准养护

混凝土在温度为20℃和相对温度为90%以上的潮湿环境或水中进行的养护称为标准养护。该方法用于对混凝土立方体试件进行养护。

(二)自然养护

混凝土在平均气温高于5℃的条件下,相应地采取保湿措施(如浇水)所进行的养护称为自然养护。施工规范规定,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 h以内对混凝土进行养护。(www.xing528.com)

自然养护分浇水养护和表面密封养护两种。浇水养护就是用草帘将混凝土覆盖,经常浇水使其保持湿润。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时,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采用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掺有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结构部位或特殊品种水泥,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养护时间,浇水次数以能保持湿润状态为宜。浇水养护简单易行、费用少,是现场最普遍采用的养护方法。

表面密封养护适用于不易浇水养护的高耸构筑物或大面积混凝土结构,混凝土表面覆盖薄膜后,能阻止其自由水的过多蒸发,保证水泥充分水化。表面密封养护的方法之一是将以过氯乙烯树脂为主的塑料溶液用喷枪喷洒到混凝土表面上,形成不透水塑料薄膜;方法之二是将以无机硅酸盐为主和其他有机材料为辅配制成的养护剂喷洒到混凝土表面,使其表面1~3 mm的渗透层范围内发生化学反应,既可提高混凝土表面强度,又可形成一层竖实的薄膜,使混凝土与空气隔绝。

(三)加热养护

加热养护主要是蒸汽养护。在混凝土构件预制厂内,将蒸汽通入封闭窑内,使混凝土构件在较高的温度和湿度环境迅速凝结、硬化,一般养护12 h左右。在施工现场,可将蒸汽通入模板内,进行热模养护,以缩短养护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