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对位置的影响

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对位置的影响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地质构造的影响单斜构造与隧道位置的选择。隧道穿过陡倾角单斜构造时,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为不均匀的地层压力、偏压、顺层滑动等现象,如图3-2-8所示。2.不良地质对隧道位置的影响按地质条件进行隧道位置选择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不良地质。选择隧道位置时,应尽可能避开岩溶地区。

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对位置的影响

在选择隧道位置时,应力求选择在地质构造简单、岩性较好的稳固地层中。对岩性差的地层、含水层等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极为复杂的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应避免穿越。若不能绕避而必须通过时,应有充分的理由,并应减短其穿越的长度,采取可靠的工程处理措施。

1.地质构造的影响

(1)单斜构造与隧道位置的选择。

隧道穿过水平或缓倾角岩层,宜选择坚硬不透水厚岩层作为顶板,以防止在薄岩层施工时顶部产生掉块现象。

隧道穿过陡倾角单斜构造时,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为不均匀的地层压力、偏压、顺层滑动等现象,如图3-2-8(a)所示。当隧道中线可能沿两种不同岩性的岩层走向通过时,应避免将隧道置于两种岩性不同的岩层软弱构造(破碎)带中[图3-2-8(b)中B],而宜将隧道置于岩性较好的单一岩层中[图3-2-8(b)中A]。隧道轴线以垂直于岩层走向穿越最为有利,不要把隧道轴线设计成与层理面平行,特别不要与软弱结构面的走向一致,至少要形成一定的交角,如图3-2-9(a)所示。如果隧道有某一段位于软弱地段中,当地层产生顺层滑动时,可能压迫该段发生相对于隧道主体的错动,而与相邻段断开,如图3-2-9(b)所示,后期隧道衬砌设计时应予以加强。

图3-2-8 隧道位置与陡倾岩层的关系

图3-2-9 隧道位置与结构面的关系

隧道通过直立岩层时,其中线宜垂直于岩层的走向穿过,如图3-2-10(a)所示。如隧道中线与岩层走向一致,如前所述,仍应避开不同岩层接触带。尤应注意的是:当层状岩层较薄,并有软弱夹层,伴有微量地下水活动时,亦可产生不对称压力,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易产生坍塌[图3-2-10(b)],甚至会导致大的坍力,致使地面形成“天窗”,在选择隧道位置时应予重视。

图3-2-10 直立岩层中的隧道位置选择

(2)褶皱构造与隧道位置的选择。

在褶皱构造地区,岩层一部分向上弯曲翘起成为背斜,另一部分向下弯曲成为向斜。当隧道通过褶皱构造时,因褶皱核部岩体破碎,应尽量避免将隧道置于向斜或背斜的轴部(图3-2-11中A、C处),而应将隧道置于翼部(图3-2-11中B处),则隧道所处的地质条件类似于单斜构造,受到偏侧压力,加强结构即可。

图3-2-11 褶皱构造处隧道位置选择

当对隧道通过向斜和背斜轴部作比较时,则背斜较向斜略好。原因是背斜的岩层受弯,在上面出现开裂,切割岩体成为上大下小的楔块,楔块受到两侧邻块的挟持,使得楔块的重量由邻块分担,因而只产生小于原重的压力。与此相反,向斜地层受弯而在下面开裂,切割岩体成为上小下大的楔块。这种楔块在重力作用下,极易脱离母岩而坠落,于是产生较大的压力,也就是给结构物以较大的荷载,而且在施工时,极易发生掉块或坍方,对工程产生不利影响;此外,若向斜轴部处于含水层中,地下水积聚凹底,也将增加施工的困难。对于向斜构造,要设法避开;若必须通过时,则以垂直或大角度穿越构造轴部为宜。为避免地下水危害的可能,宜将隧道置于不透水层中,或争取隧道顶板为隔水层。

(3)断层构造与隧道位置的选择。

在断层构造的地区,断层带中的岩体呈破碎状态,称为断层碎裂体。断层带的强度很低,而且往往是地下水的通道。施工时,遇到这种地质条件将十分困难。在选择隧道位置时,应尽可能避开。不得已时,也要与断层带隔开足够的安全距离,隧道中线与断层方向一致。万不得已时,应尽量垂直通过,同时应避开严重破碎带,并应使通过断层的地段最短。施工时,还应做好各种支护及防水措施。

2.不良地质对隧道位置的影响

按地质条件进行隧道位置选择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不良地质。不良地质是指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溶洞和含瓦斯地区等。它们各有其特点,也各有其影响。(www.xing528.com)

(1)滑坡、错落地区。隧道通过滑坡、错落地区时,必须查明滑坡类型、范围、深度、滑动方向、发生发展原因和规律、地下水情况等。一般应避开滑坡体或错动体。如果对滑坡面的位置已经了解清楚,可以把隧道置于滑坡面以下一定厚度的稳定岩体中(图3-2-12中A)。如果确知滑坡是多年静止了的滑坡或古滑坡,则在不得已时,也可以把隧道置于滑坡体之内(图3-2-12中B),但要在上部减载、下部支挡,设置抗滑桩,地表及地下加强排水。

(2)岩堆、崩坍、松散堆积层以及危岩落石地区。

这类地段一般多呈松散状态,隧道开挖后容易引起坍塌,对隧道施工威胁很大。选择隧道位置时,应查明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原则上应避免从不稳定的岩堆、崩坍堆积层地区中通过,应将洞身置于岩堆以下的稳定岩体之中,并具有足够的安全厚度,如图3-2-13中甲位置所示。在堆积体紧密稳定,且不得已时,隧道也可以穿过堆积体,如图3-2-13中丙所示,但首先应分析并确认其具有稳定性,且一定要采取有效可靠的工程措施,注意应避开堆积层中的软弱层面和堆积体与基岩的接触处(图3-2-13中乙)通过。另外,在运营期间,危岩、落石常常危害行车安全,甚至引起断道,也需认真对待。为此,当新建线路在充分掌握地形、地质,确认危岩、落石危害范围的情况下,不宜采用短隧道群、高边坡防护方案;如为已成路堑,若采用“支、顶、锚、拦”等措施把握性不大,采用内侧隧道方案(图3-2-14中A方案)工程量又较大时,可采用外侧明洞方案(图3-2-14中B方案)确保安全。

图3-2-12 滑坡地区隧道位置的选择

图3-2-13 隧道通过堆积体时位置的选择

图3-2-14 危岩落石地段隧道位置选择

(3)泥石流地区。

泥石流破坏力极大,有时可能摧毁路基,甚至掩埋堵塞隧道。因此,在选择隧道位置时,务必躲开泥石流泛滥区,如躲避不开,也应选在泥石流最大下切深度以下的基岩中。要查明泥石流洪积扇范围,不可把洞口放在洪积扇范围以内。

(4)岩溶地区。

选择隧道位置时,应尽可能避开岩溶地区。如无法避开时,应探明溶洞的规模、性质和与隧道的位置关系,隧道位置优先选择岩溶及岩溶水发育相对较弱的区域,应尽量选择高线位通过,隧道与溶洞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线路纵坡应优先选用人字坡,隧道内宜加大纵坡。

(5)煤系地层。

当隧道通过煤系地层时,要注意有害气体、煤窑采空区以及地层膨胀等影响隧道安全的问题。特别是含瓦斯地区,易引起燃烧和爆炸事故,小煤窑采空区如果塌陷则直接影响隧道洞身的稳定和运营安全。因此,在选择隧道位置时,应设法避开有害气体含量较高和煤窑采空密集地段,当不可避免时,应选择影响最小的方案通过,同时保证底部隔层有足够厚度或预留煤柱,以减少其对隧道工程的威胁,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稳定。

3.特殊地质地区隧道位置的选择

特殊地质地区是指膨胀岩土、含盐地层、黄土、多年冻土以及水库坍岸区等,选择隧道位置时一般应尽量绕避。若难以绕避或绕避有损于线路的总体性时,首先应掌握该地层的特点及其对隧道工程可能的危害程度,在技术条件许可和经济合理的条件下,选择隧道长度最短、影响最小的位置通过,也可因地制宜地采取加强衬砌结构等相应工程措施通过。

另外,选择隧道位置时,还要注意两点:一是最好不从富水区中经过,不得已时,也要尽可能地把隧道置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地方,或在不透水层中穿过;二是也应尽可能不把隧道放在山体太深处,遇到部分地区埋深太大或高地温时,则应优化平纵线形,以高线位、短距离方式通过,并做好通风降温措施。

总之,要选择好隧道线路位置,应对沿线的地形、地质作详尽的了解,充分掌握这两方面的资料,认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清主次,统筹研究,处理好近期与远期、隧道工程与其他工程的关系,选择出较为理想的隧道线路位置和恰当的隧道进出口位置。

对于城市隧道,要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还要注意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和排水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按环境保护要求设置隧道及其进出口位置,达不到环境保护要求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妥善解决,并注意隧道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至于城市水底隧道,其设置位置及进出路,通常与城市整体规划、交通规划、名胜古迹、工业布局、旅游设施及郊区旅游点分布等有直接关系。选择位置时应注意,引道短、用地少、洞外展线容易、视距有保障、远离大居民区及公共场所等是设置城市隧道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