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郑前客籍地理文化环境概况:汉水文化研究成果

南郑前客籍地理文化环境概况:汉水文化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一时期陆游生活的地区,尤其是临安、镇江等地与其本籍地理文化差异并不明显,甚至有很多相似之处。由于地理环境不似政治、经济环境般受朝代更迭影响大,所以据《明史》对夔州的记载可以看出,南宋时期的夔州不仅山多水多,而且地势险要,这与陆游之前所处的典型的江南水乡的地理环境迥异。

南郑前客籍地理文化环境概况:汉水文化研究成果

绍兴二十八年(1158),陆游离开自己生活了长达三十年之久的山阴,初次出仕,赴福州宁德县担任主簿。此后,诗人先后在临安、镇江、隆兴、夔州等地任职,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对陆游来说都在“客籍文化”的范畴

这一时期陆游生活的地区,尤其是临安、镇江等地与其本籍地理文化差异并不明显,甚至有很多相似之处。福州在南宋时期隶属于福建路,“其地东南际海,西北多峻岭抵江,有银、铜、葛越之产,茶、盐、海物之饶,民安土乐业,川源浸灌,田畴高沃,无凶年之忧。”临安、镇江在行政区划上与山阴同属于两浙路,地理环境也大致相似。隆兴在南宋隶属于江南西路,这里“川泽沃衍,有水物之饶。”夔州即今天的重庆奉节一带,《宋史》中对夔州的地理环境并未作过多记载,但在《明史》中奉节“东北有赤甲山。东有白帝山,又有白盐山。南滨江。东为瞿塘峡。又西有南乡峡、虎须滩,东有龙脊滩,皆江流至险处。东又有大瀼水、东瀼水,俱流入江。男有尖山、又有金子山二巡检司。又东有瞿塘关。东南有江关。南有八阵碛,碛旁有盐泉。”由于地理环境不似政治经济环境般受朝代更迭影响大,所以据《明史》对夔州的记载可以看出,南宋时期的夔州不仅山多水多,而且地势险要,这与陆游之前所处的典型的江南水乡的地理环境迥异。夔州特殊的地理环境拓宽了诗人的视野,他开始将笔触转向令其感到新奇的景色,“绝壁猿啼雨,深枝鹊报晴”“巴莺有恨啼芳树,野水无情入故宫”“白盐赤甲天下雄,拔地突兀摩苍穹”,无论是诗歌的意象选择还是意境构造,诗人都开始有意无意地将目光转向自然界雄浑壮阔的一面,这是客籍地理环境开始对其创作产生影响的重要表现。(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