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陆游南郑诗词风貌转变的影响:汉水文化研究论文集成果

陆游南郑诗词风貌转变的影响:汉水文化研究论文集成果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赵翼的评价比较全面地点明了陆诗创作诗风的三次转变。在其诗歌由“穷极工巧”的雅正之风向“宏肆”之风转变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本、客籍地理环境对陆游诗风转变的影响尤为突出。本文拟从陆游赴南郑之前本、客籍环境差异入手,探析南郑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等客籍文化对陆游诗风嬗变的影响以及产生这种影响的成因。

陆游南郑诗词风貌转变的影响:汉水文化研究论文集成果

宫臻祥 姜晓娟

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云:“放翁诗凡三变……虽挫笼万有,穷极工巧,而仍归雅正;不落纤佻,此初境也……放翁诗之宏肆,自从戎巴、蜀而境界又一变。及乎晚年,则又造平淡,并从前求工见好之意亦尽消除……此又诗之一变也。”赵翼的评价比较全面地点明了陆诗创作诗风的三次转变。在其诗歌由“穷极工巧”的雅正之风向“宏肆”之风转变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本、客籍地理环境对陆游诗风转变的影响尤为突出。(www.xing528.com)

按照曾大兴先生的观点,所谓“本籍文化”,是指诗人“出生成长之地的地域文化”,它与“客籍文化”即作家在后期社会活动中“迁徙流动之地的地域文化”是相对而言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受漫游、职位变动等因素影响,经常会“迁徙流动”,在这种情况下,迁入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地理环境等“客籍环境”不仅会对作家的本籍文化建构产生影响,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文学创作,从而形成新的创作风貌。陆游于乾道八年(1172)三月至十月在南郑(今汉中)有过八个月的军旅生涯。汉中物华天宝,自战国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描绘南郑地理位置:“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秦、陇,形势最重。”陆游在南郑八个月的军旅生涯中亲身感受了南郑独特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在此基础上,经过本籍文化与之前客籍文化的不断融合,陆游的诗歌创作不仅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在风格方面也进一步由“穷极工巧”转向“宏肆”。近年来,对陆游南郑军旅生涯与诗风嬗变之关系研究,学界几成定论,对陆游诗词中所表现的各地区地理环境的阐释也很丰富,但鲜有学者从诗人本、客籍环境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产生这种诗风嬗变的原因。本文拟从陆游赴南郑之前本、客籍环境差异入手,探析南郑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等客籍文化对陆游诗风嬗变的影响以及产生这种影响的成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