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水文化研究论文集》:探析《汉水汉中》主题

《汉水文化研究论文集》:探析《汉水汉中》主题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河流密布,汇成汉江,以《汉水汉中》为题拍摄专题片,展现汉中形象,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从汉中的山水入手。2015年出版的八集地理文化纪录片《汉水汉中》脚本,就是这样的思路。

《汉水文化研究论文集》:探析《汉水汉中》主题

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河流密布,汇成汉江,以《汉水汉中》为题拍摄专题片,展现汉中形象,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从汉中的山水入手。2015年出版的八集地理文化纪录片《汉水汉中》脚本,就是这样的思路。该书由汉中市水利局和汉中市文联主编,由汉中文化学者王蓬先生担任总撰稿,当时设想纪录片分为八集,分别是《汉水溯源》《沔水黄沙》《褒水石门》《廉泉让水》《湑水南沙》《傥谷酉水》《牧马泾水》《水润京华》,自西向东,介绍汉中境内汉水流域的条条支流。汉中市委书记、市长为之作序:“《汉水汉中》以汉水为切入点,力求通过精美的画面和婉转的解说,为广大观众讲述汉水与汉中之间一脉相承历史渊源和联系,讲述汉中优美的自然生态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讲述汉中古水利设施的重要意义和改革开放以来水利建设事业取得的新成就,讲述汉中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故事,讲述勤劳质朴的汉中人民为国家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如此构想,立意不可谓不高,但是如此线性结构的处理方式,各章节虽然清晰,却过拘泥于汉水在汉中境内的走向和分布,明显存在站位不高、亮点不突出的问题。

于波接到《汉水汉中》纪录片的拍摄任务,就深感任务的艰巨,“我深知汉江上游所在的秦岭、巴山地区,自然条件、历史演进、沧桑世事非常纷繁复杂”,只有勇于接受挑战,“深入挖掘,用心思考,把握主线,理出头绪,一定能够串联起绚烂、清晰、富有感染力的篇章来”。从西安乘车奔赴汉中,一路仰望巍峨的秦岭,于波先生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冲动:“要知道,这一座座高山都曾经经过无数动荡,是四亿多年地球沧桑演变的见证;不仅如此,每一座险山,每一道沟壑,还都留有祖先的足迹,都镌刻着华夏历史的印记。如此景象,先声夺人地给了我一个启示——这部作品,开篇一定要气势磅礴,整体架构一定要宏大、厚重。”只有亲身走过西汉高速公路,见识了秦岭的巍峨和壮阔的人,才能有如此深刻的感受;于波作为央视《地理中国》的策划人,其对汉水汉中的感知,就为这部专题片定下了宏大厚重的格调。(www.xing528.com)

在具体确定纪录片结构的时候,于波认识到“汉水汉中”这四个字的深刻含义,“汉江,自西向东,穿越秦岭、巴山,穿过汉江盆地滚滚东流,它是勾连起这一方山川大地的魂。同样,《汉水汉中》这部纪录片,也应该以汉江为轴,为魂,去架构和铺陈。”但是线性结构明显过于简单,需要高屋建瓴,更宏观地把握汉中及汉水的文化特点。经过审慎思考,于波先生初步确定一集写水,写汉江;一集写山,写秦岭、巴山;一集写路,写驰名天下的秦蜀古道的修建。“再佐以汉中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军事战例,便是整整四集的内容。”在科教频道阚兆江总监的提示下,又增补了“人杰”“地灵”两部分内容,从而构成了电视纪录片的完整结构,也形成了对汉中地理、历史特征的全景式概括,完成了对汉中城市形象和文化精神的精彩提炼,成为专题片的点睛之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