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播内容亲民性:汉水文化研究论文集

传播内容亲民性:汉水文化研究论文集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调研发现,在对外传播中颇具“亲民”性价值的陕南民俗文化内容大致分为两类,在对其进行国际传播时应遵循“因材施传”的原则,即根据国际受众的思维认知背景和信息接收习惯分别突出和强调其中一类的内容。另外,“亲民”性还表现在民众的广泛参与。

传播内容亲民性:汉水文化研究论文集

首先,信息的内容是决定传播效果的关键所在。传播者传播的信息是否为受者所关心、感兴趣,是否重要、新鲜,是否可靠、可信,这一点是受者价值判断的中心点,也是决定传播效果的关键所在。民俗文化的国际推介是一种平民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在当今注重市场效益、偏重娱乐化效应的时代,民俗文化成功的国际推介首先要注重传播信息的内容,它应为受者所关心、感兴趣,能调动国外民众的心理亲近和利益需求,这是决定传播效果的关键所在。

近年,跨文化传播学界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研究中强调民间、百姓文化的显著价值,强调不能仅靠单向传播,更要调动国外民众的心理亲近和利益需求。对于陕南民俗如何助力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和传播好“一带一路”声音,如何获得异国民众的心理亲近、认知接纳,继而产生文化体验行为,这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调研发现,在对外传播中颇具“亲民”性价值的陕南民俗文化内容大致分为两类,在对其进行国际传播时应遵循“因材施传”的原则,即根据国际受众的思维认知背景和信息接收习惯分别突出和强调其中一类的内容。具体而言,对于初涉陕南民俗文化的受者来说,引起其对陕南民族心理上的亲近很重要,因此侧重传播更具普世价值的汉民俗文化;对已具有一定陕南民俗文化背景认知的受众来说,更可能追求利益关系上的亲近,因此应对其侧重传播某一方面的特色民俗文化。(www.xing528.com)

具体来说,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这些是人类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共同之需。这些方面的民俗更容易在较广泛的受者范围引起关注,因此就更适合向初涉陕南民俗文化的受者传播;对于专家学者文献需求型的受众,比如说对民居建筑感兴趣的受众,可以将陕南多种民居民俗对其进行深入介绍和传播。

另外,“亲民”性还表现在民众的广泛参与。目前我国的对外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由国家唱主角,由政府为主导,政府决定传媒的报道计划,批准和资助传播内容,促成传播过程,甚至评估传播的结果,这种单一主体的传播形态常常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民俗文化与生俱来的平民性使其具有丰富的大众资源可以利用,政府应提供更多的渠道,让公众参与到对外传播事业中来,与其他国家的民众直接交流,更真实、更立体地讲述中国故事。就民间(俗)文化而言,促使不同国家民众之间进行广泛的互动,这也是全球化语境下国际交往应有的姿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