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汉城市发展与长安繁荣

西汉城市发展与长安繁荣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汉的城市规模也远远超过前代。壮丽辉煌的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西汉王朝政府对各地的城市有一套严密而有效的管理制度:保卫是管理城市的首要任务。商贾要获得在市内合法的居住及经营权,必须在官府中登记,称为入“市籍”。在生产水平提高、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汉城市,绝大部分时期都呈现出兴旺发达的景象,尤其是首都长安,更以其东方古都的独特风貌显示出西汉王朝的繁荣、富强和高度的文明。

西汉城市发展与长安繁荣

当代科学史家贝尔纳(J.D.Bernal)指出:“城市是文明的后果,而非文明的原因”;“要建立城市,必先提高农业技术,使产生多余的农作物得以维持城市中的非食物的生产者。”(《历史上的科学》,伍况甫等译,科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第56页)西汉时代经济发展的结果,集中地反映在城市繁荣的景象之中。

城市的数量和规模 西汉建立之初,高帝刘邦下令“天下县邑城”(《汉书·高帝纪》),县以上的治所一般均须筑城。所以,西汉时期城市数量应较秦为多。据《汉书·地理志》载:平帝时,凡郡国百三,县、邑、道、侯国千五百八十七。郡、国为同级,县、邑、道、侯国为同级,两者数目相加为一千七百余。这大约是西汉城市的最低数字,因为一县之内或许不只有一城。

西汉的城市规模也远远超过前代。以首都长安为例,据文献记载,长安城方圆六十多里,从考古调查证实:汉长安城周长二十五公里多,约合汉六十里强(参见李遇春《汉长安城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载《河南师大学报》1981年第2期),长安城内有八条主要大街,均与城门相通,各条大街由三条并列的道路组成,其中贯串南北的一条大街长达五公里多,组成这条大街的三条道路宽度不等,中间一条宽二十米,道外有沟,沟外两侧又有宽十三米的道路。整个街面宽约五十米。中间宽者为皇帝专用驰道。实际上,汉长安城并不局限于城垣之内,许多宫室庙堂都建立在城垣之外。壮丽辉煌的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除首都外,还有一批全国性的大城市,如洛阳、邯郸(今河北邯郸)、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北)、宛(今河南南阳市北)、成都都是规模相当大的城市,时称“五都”(《汉书·食货志》)。即使中小城市,有的也相当可观,如梁孝王“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汉书·梁孝王传》)。这是郡国城市,由此可见一斑。

此外,较大的城市还有蓟(今北京西南)、轵(今河南济源南)、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江陵(今湖北江陵)、陈(今河南淮阳)、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阳翟(今河南禹州)、番禺(今广东广州)等,都是“商贾之所臻、万物之所殖”(《盐铁论·通有篇》)的繁荣的城市。

城市是人口密集之地。首都长安人口,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为“户八万八百,口二十四万六千二百”,这个数字显然偏低,或许仅是征收赋税对象的统计数。据中外学者估计,实际人口应超过五十万左右(参见日本学者吉田光邦《汉代都市素描》,载《东方学报》第47册;及武伯纶《西安历史略述》,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临淄的人口曾一度超过首都,达“十万户”(《汉书·地理志》)。其他郡一级的城市,人口超过十万的相当多,如成都有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六户,宛有四万七千五百四十七户,阳翟有四万一千六百五十户,这些城市总人口均在十万至三十万之间。当然,在许多偏僻地区的城市人口很少,平均三五千人口的城在西北边境地区亦为数不少。这种不平衡的情况,反映了当时全国各地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实际。

城市的建设和管理 城市是政治、经济中心,首都是全国的中心,西汉时代的城市建设,已经有较为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城市的整体布局,一般有以下组成部分:

城垣及城垣外之护城河。

宫殿及官署。由于城市是政治中心,其宫殿或官署均建于城市中心位置,占据面积很大。如西汉之长安城内,仅长乐宫和未央宫两个宫殿区就分别有九公里和十余公里之广,占全城面积的二分之一。首都以外的城市也大同小异。(www.xing528.com)

街道,视城市大小而有多少不同的街道。

市场,西汉时代的市场,多与住宅、宫殿严格分开,市场周围筑有墙垣,有门供出入。大城市往往不止一市。如首都长安即有“九市”(《三辅黄图》卷2引《庙记》)。

住宅,城内住宅以闾里为单位,长安城内共有一百六十闾里,多为王公、贵族、富商宅邸。可供贫民居住之地所剩无几。

此外,在城内和城郊还专门辟有集中的手工业作坊区,首都的城外尚有许多宫殿建筑和礼制建筑、园苑等等。

西汉王朝政府对各地的城市有一套严密而有效的管理制度:

保卫是管理城市的首要任务。西汉首都长安驻扎有大量军队,京师以外的郡、县首府也有地方军保卫。城门有专职官兵把守,朝启夕闭,定时开关,入夜后城内有士兵巡逻。禁止夜行,虽贵为将军亦不例外。为维持治安,西汉城市中仍实行连坐制度,一家犯罪往往“连坐千余家”(《汉书·酷吏列传》),城中还设有监狱,首都长安就有“诸官狱三十六所”(《汉书·宣帝纪》颜师古注引《汉仪注》)。这些措施充分体现了封建专制制度下作为政治中心的城市的特点。

城市的环境和卫生也受到统治者的重视,除宫殿、园林建筑外,大、中城市街道两旁均有通水的水沟,地下埋有陶制下水管道。城市中一般不准砍伐树木及捕捉鸟类。汉宣帝时曾特下令“三辅毋得以春夏鏝巢探卵,弹射飞鸟”(《汉书·宣帝纪》)。王莽时甚至规定“城郭中宅不树艺者为不毛,出三夫之布”(《汉书·食货志》)。这无疑会使城市出现绿树成荫的幽雅环境。城市人口密集,疾疫时有发生,首都之内除有专供皇室、贵族治病的医疗机构及太医外,官府还备有大量药物,以控制疾疫蔓延。平帝时“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汉书·平帝纪》)。此外还有民间医生为人治病。

商业集中的地区——市的管理,专设有市令、长,下设丞。并有市门卒、市掾、市啬夫等负责维持秩序,征收市税,管理市籍等等。市门按时开闭,市内百货按种类陈列。班固《西都赋》云“九市开场,货别隧分”。商贾要获得在市内合法的居住及经营权,必须在官府中登记,称为入“市籍”。而这一“市籍”往往成为汉代抑商政策推行时打击商人的依据。在生产水平提高、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汉城市,绝大部分时期都呈现出兴旺发达的景象,尤其是首都长安,更以其东方古都的独特风貌显示出西汉王朝的繁荣、富强和高度的文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