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水文化研究集刊(二):探索绿色汉中战略构想

汉水文化研究集刊(二):探索绿色汉中战略构想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绿色汉中”战略的基本构想关嵩山一、“绿色汉中”战略的提出汉中,以水得名。因此,“绿色汉中”作为一个战略性的发展概念,可以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来把握。其次,“绿色汉中”战略实施的重点领域。

汉水文化研究集刊(二):探索绿色汉中战略构想

“绿色汉中”战略的基本构想

嵩山(1)

一、“绿色汉中”战略的提出

汉中,以水得名。据历史文献记载:“汉中郡,以汉水得名”,“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汉中”。

汉中,是一块十分古老的地方,从南郑县龙岗寺和西乡李家村发现的史前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遗址来看,至少在七十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已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从事渔猎和原始的农业活动。自秦惠文王五十三年(前325)设汉中郡,“汉中”一名从此出现,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介于东经105°30′50″~180°16′45″和北纬32°08′54″~33°53′16″之间,东西最长258.6公里,南北最宽192.9公里,幅员面积27246平方公里。汉中地处北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带,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汉江嘉陵江滋养的富饶盆地。这一地理位置决定了汉中正好处于我国南北分界线的南端,即北方的南端边界,南方的北端边界。独特的地理区位给了汉中得天独厚的条件:盆地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年平均气温14℃;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丰富,被誉为我国的动植物基因库。汉中主产水稻油菜,单产为我国最高产区之一,野生植物有3000多种,其中用途广泛的600多种,盛产各种名贵药材,其中天麻杜仲、山朱萸、西洋参产量居全国前列。汉中有山地、丘陵、平川三个自然地貌,其中山地占75.2%,丘陵占18.6%,平川占6.2%,有森林面积6781.3万立方米,可利用草场33万公顷,野生动物500多种,其中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朱鹮羚牛等42种。汉中盆地水系发达,流入汉江、嘉陵江的大小河流有528条,总量达146.25亿立方米。同时,汉中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两汉三国文化底蕴厚重,遗迹众多,自然风光更是秀丽独特,是陕西南线旅游的重要支柱。全市现在人文和生态旅游景区113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有国家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国家水利风景区1个,省级自然名胜区7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水利风景区2个。

上述这些积淀厚重,得先天之优的资源环境条件,形成了汉中独具特色的“绿色文化”底蕴。汉中也被誉为“西北唯一的绿化达标市”“西北的小江南”及“地球上同纬度地区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正是由于此,1994年汉中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2002年被国家确定为生态建设示范试点地区,成为全国314个试点区之一。于是,“绿色汉中”的概念应运而生。

二、“绿色汉中”的理念设计

绿是生命的象征,是发展的标志,21世纪是绿色的世纪,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做出战略选择的基本出发点,而汉中的特色优势就是绿色。因此,“绿色汉中”作为一个战略性的发展概念,可以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来把握。

首先,从内涵上看,“绝色汉中”战略应是一种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资源科学利用,绿色经济特色显明,区域优势突出,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可浓缩为:文明、绿色、洁净、发展。

其次,从外延上看,“绿色汉中”战略应包含下述几层内容:

一是建设乡村山川秀美,城镇生态环境优良的域乡生态环境体系。

二是建设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

三是建设区域优势突出的绿色经济产业体系。

四是建设优美和谐的生态人居体系。

五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化体系。

六是建设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

七是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的制度保障和创新体系。

八是建设以绿色形象推广为目标的整合传播体系。

三、“绿色汉中”战略的实施路径选择

首先,确定“绿色汉中”战略实施的重要原则:

一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的目标原则。

二是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彰显特色的建设原则。

三是合理分工,益损调剂的生态补偿原则。(www.xing528.com)

四是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社会文明的发展原则。

其次,“绿色汉中”战略实施的重点领域

一是要构建文明的生态城镇。城镇生态建设不仅是发展经济、城市绿化景观设计,而是要将经济、社会、生态看作综合的生态系统加以考虑,这就要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来建设生态型城镇,大致说来,需要构建四个体系:

(1)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即生态工业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工艺和资源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有条件的要办生态工业园;生态农业要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大力发展生态服务业,办好生态旅游、绿色饭店和各种绿色服务业。

(2)城镇基础设施体系。重点是水系统、能源系统、交通系统和建筑系统。

①水系统。城镇建设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不能随便把一些湿地、河塘沟渠、洼地填起来搞开发,要保护和恢复好水系统的生态活性,要保护好生活饮用水水源,让群众喝上干净水;要增强节水意识,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工业、节水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要树立“亲水性”意识,建好城镇水网,形成良好的河流景观和滨水环境。②能源系统。要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推行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③交通系统。要建设交通畅达,绿化标志突出,路质优良,功能区分明确,监控有力的交通系统。④建筑系统。要采用新型环保建材,新的建筑工艺技术,妥善处理好建筑垃圾。建筑风格要突出地方特色,人与自然能亲密接触的人居环境,构建区域性特征明显的建筑系统。

二是要构建农村生态环境新模式。

(1)建设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系统就其实质来讲,是人们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不断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资源的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以获取社会必须的生活和生产资料的人工生态系统,是结构和功能协调的高效农业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的20多年间,中国生态农业的不同类型在全国试点近2000个,形成产业化发展、企业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如广西养殖——沼气——种植三维一体的生态农业体系的恭城模式;辽宁盘山在稻田中养蟹,依靠蟹吃掉田中杂草和松土,又靠蟹的粪便肥田的盘山“双赢”生态农业模式等;实施稻鸭共育技术,以鸭除虫、除草和鸭粪肥田,鸭稻共育,种养结合,相互促进的新型稻田生态农业模式。汉中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于构建生态农业模式,应积极地进行探索。

(2)发展农村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先进模式——生态示范区。生态示范区是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主要在县域范围内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一种工作形式。生态示范区类型有生态农业型、农工商一体化型、生态旅游型、城市化生态型、生态破坏恢复型等生态示范区类型。全国县域范围内已有314个试点,82个已通过国家合格验收。在生态示范区建设中,江苏省宝应县按照生态学原理,解决了湖泊氮磷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世界性环境难题,他们先靠种植和保护水生生物消耗水中营养物质,水生植物可以养鱼,养鱼又不过分消耗水生植物,通过轮渔轮休使水生植物在利用之后能得到一个自然恢复的机会。这种生态示范模式对治理营养化湖泊有很好的示范意义。另外,北京市延庆县实施的山区搬迁工程,马鞍山市南山铁矿实施的生态恢复措施都是生态示范区建设中的典型事例,汉中应受到启发。

(3)建设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模式。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的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出来的并经过独立的认证机构认证的所有农副产品就是有机农副产品。有机农副产品的生产就是再生产过程中严格禁止使用农药化肥,也不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产品,因而是具有安全、健康、富有营养的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依赖于有机农业基地的建立,而有机农业基地的建立又是在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目前,黑龙江、辽宁、浙江、江苏、福建、广西等地都有几十万家的有机农业生产基地,这都是汉中在构建“绿色汉中”的战略中应借鉴的。

(4)发展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是一种融合了人类现代文明,以高科技为支撑,渗透了绿色文化和绿色理念的经济。发展绿色经济可以从两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方面,应构建绿色经济制度,即构建绿色经济建立和发展的一系列绿色规则和绿色考核指标的制度框架,其实质是建立生态环境政策与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制度,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成本纳入到规范经济行为和考核经济绩效中去,从而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一是绿色基础制度,即绿色资源制度、绿色产权制度、绿色市场制度、绿色产业制度、绿色技术制度、绿色产品设计制度等。二是绿色规范制度:即绿色生产制度、绿色消费制度、绿色贸易制度、绿色营销制度、绿色管理制度等。包括绿色财政制度、绿色金融制度、绿色税收制度、绿色投资制度等,这些激励性的制度安排,从物质利益上激励经济主体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资源向无污染、少污染,高效益的产业和项目转移,从而为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机制和有效的制度保障。三是绿色考核制度,主要包括绿色会计制度、绿色审计制度、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等。这些制度安排,从定量上将生态环境成本的存量消耗与折旧及其保护与损失的费用纳入经济绩效考核中去,有利于对经济主体进行真实的定量考核和监督。还应大力构建绿色经济产业体系。绿色经济产业体系包括绿色农业、绿色工业、绿色旅游业、环保产业和绿色消费等服务业。绿色农业的核心是发展无公害、能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绿色农副产品;绿色工业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清洁生产型新型工业。绿色旅游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为导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绿色消费是指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共健康的绿色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理,不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又崇尚自然,追求健康舒适生活的可持续消费新理念。

我们说企业要实现现代化企业的“绿色再造”和“绿色转型”,其实质和核心是把传统企业非可持续与经济模式转变为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新模式,建立生态化与知识化,可持续化与集约化相统一的绿色产业体系。

三是构建自然保护区的自养模式和社区发展模式。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有1 755个,其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2.9%,国家提倡以自养的方式发展,把生物资源变成产业经济,有几个例子可供参考。

(1)辽宁蛇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构建了蛇保护地蛇园。蛇博物馆、蛇制药厂、蛇医院五个生态产业链相互联系和保护,宣教、科研、生产、应用五结合的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形成了独特的自养模式。

(2)四川九寨沟开展以生态旅游为主的自养开发模式。

(3)四川龙溪——虹口建立野生蔬菜、水果种植基地、中草药基地为主的自养发展模式。

(4)贵州草海的社区发展模式,四川王郎的大熊猫保护区社区发展模式。

贵州草海国家级保护区采取群众共建社区的方式,内容包括建立水禽繁殖区、公共物场基地、道路修整和信用基金的管理并培训人才,使当地经济由贫困转向富裕。

四川王郎保护区除研究大熊猫栖息地重建和恢复外,还建立经济林木发展基地,野生菌开发及羊胀菌人工种植研究基地,与社区自然资源共管,取得了科研、宣教、生态旅游、保护管理、社区发展的可喜成效。汉中有18个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和水利风景区,森林公园,有着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应着力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为“绿色汉中”战略的实施做出努力。

【注释】

(1)关嵩山(1960- ),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生态经济和区域经济研究。此文原载于《特区经济》2007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