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水文化研究集刊第六期:汉中泥塑现状调查

汉水文化研究集刊第六期:汉中泥塑现状调查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中泥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成熟期,从源人殉葬到佛像膜拜,再到供人们玩赏的“耍货”,其形态的演变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化着。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因为现在我们几乎没有在市面上见过汉中的传统泥塑了,只有在汉台博物馆或周边各县级博物馆有古时的泥俑、塑像陈列。例如,汉中勉县武侯墓内,宽敞、庄严的大殿神台上,诸葛亮塑像独坐其中,仍旧保持着他的一贯装扮,羽扇、纶巾、道袍、皂靴,神态淡然。

汉水文化研究集刊第六期:汉中泥塑现状调查

汉中泥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成熟期,从源人殉葬到佛像膜拜,再到供人们玩赏的“耍货”,其形态的演变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化着。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手工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人们的精神追求呈现多元化,泥塑不再受到重视,泥塑艺人也不再受到人们的尊崇,由此泥塑业开始衰退,传承乏人。工业的急剧发展,生产力的迅速提升,充斥人们眼球的是越来越多程式化、批量化的生活产品,在提升生活水平的同时却埋没了一项传统的民间艺术。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因为现在我们几乎没有在市面上见过汉中的传统泥塑了,只有在汉台博物馆或周边各县级博物馆有古时的泥俑、塑像陈列。偶尔在新建的旅游景点也会看见泥塑以各种历史人物或贫民的造型出现在陈列的橱窗里,又或是在寺院内看见翻新的泥塑神像,因为民俗民风的改变是消除迷信思想,但是允许各种宗教信仰的存在,所以泥塑得以以这种形式继续出现在现代生活中。例如,汉中勉县武侯墓内,宽敞、庄严的大殿神台上,诸葛亮塑像独坐其中,仍旧保持着他的一贯装扮,羽扇、纶巾、道袍、皂靴,神态淡然。坐像后面的墙壁上绘有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再现历史长河中的精彩一幕。南北厢房和南院的道观中,展示着“一代智星诸葛亮”的大型泥塑雕像,通过“崛起荆州”“治理西蜀”“北伐风云”这三大主题,展现了诸葛亮一生经历的重大政治军事事件。不过,与大殿的泥塑相比,这些泥塑就显得不那么精致了。无论是从造型、气势上,还是色彩描画上来看均不拘细节、略显浮躁:人物神态、举手投足都没有深入刻画,赋色也是草草了事。不知是否为了开发旅游,为了扩展武侯墓的展示空间和内容而仓促完工。我想,这也许是受了商品社会的影响吧,过去在面对大地、山村的封闭生活中,人们的心是朴实的、诚恳的、平静的,他们做出的物品自然也是健康的、正直的,而不会昧着良心去追求各种利益。(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