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梁钢筋配置问题: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要求

梁钢筋配置问题: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要求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当梁端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大于2.5%时,受压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一半。对于抗震设计,因为在发生地震时,框架梁支座上部负弯矩区有可能延伸至跨中,所以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

梁钢筋配置问题: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要求

【规范规定】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3.9.4 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6.3.3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6.3.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978-7-111-46319-1-Chapter04-10.jpg

注:1 d为纵向钢筋直径,hb为梁截面高度。

2 箍筋直径大于12mm、数量不少于4肢且肢距不大于150mm时,一、二级的最大间距应允许适当放宽,但不得大于150mm。

6.3.4 梁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ϕ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ϕ12。

2 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

3 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www.xing528.com)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

6.3.3 梁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抗震设计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不应大于2.75%。当梁端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大于2.5%时,受压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一半。

2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3 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的直径,对矩形截面柱,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对圆形截面柱,不宜大于纵向钢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的1/20。

【解析】

根据近年来工程应用情况和反馈意见,梁的纵向钢筋最大配筋率不再作为强制性条文。根据各国的试验资料,受弯构件的延性随其配筋率的提高而降低。但当配置不少于受拉钢筋50%的受压钢筋时,其延性可以与低配筋率的构件相当。新西兰规范规定,当受弯构件的压区配筋大于拉区配筋的50%时,受拉钢筋配筋率不大于2.5%的规定可以适当放松。当受压钢筋不少于受拉钢筋的75%时,其受拉钢筋配筋率可提高30%,也就是可将配筋率放宽至3.25%。

梁的变形能力主要取决于梁端的塑性转动量,而梁的塑性转动量与截面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有关。当相对受压区高度为0.25至0.35范围时,梁的位移延性系数可到达3~4。计算梁端截面纵向受拉钢筋时,应采用与柱交界面的组合弯矩设计值,并应计入受压钢筋。计算梁端相对受压区高度时,宜按梁端截面实际受拉和受压钢筋面积进行计算。

梁端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的比值,同样对梁的变形能力有较大影响。梁端底面的钢筋可增加负弯矩时的塑性转动能力,还能防止在地震中梁底出现正弯矩时过早屈服或破坏过重,从而影响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正常发挥。

根据试验和震害经验,梁端的破坏主要集中于1.5~2.0倍梁高的长度范围内,当箍筋间距小于6d~8dd为纵筋直径)时,混凝土压溃前受压钢筋一般不致压屈,延性较好。因此《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了箍筋加密区的最小长度,限制了箍筋最大肢距;当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超过2%时,箍筋的最小直径相应增大。

对于非抗震设计来讲,当框架梁支座负弯矩钢筋按框架梁的弯矩包络图配置时,框架梁跨中的上部钢筋,一般仅仅是架立钢筋不是受力钢筋。

对于抗震设计,因为在发生地震时,框架梁支座上部负弯矩区有可能延伸至跨中,所以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

梁纵向受拉钢筋计算,需计入受压钢筋,而且一级不少于受拉钢筋的50%,二、三级不少于30%;因此,若由于计算时未计入受压钢筋致使受拉钢筋超过2.5%,则受压钢筋相应加大,对于“强柱弱梁”的实现十分不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