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风空调设计问题:设计不符合置换通风要求

通风空调设计问题:设计不符合置换通风要求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置换通风的竖向流型是以浮力为基础,室内污染物在热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流动。与通常的混合通风相比,置换通风的设计要求确保人员活动区内的气流掺混程度最小。置换通风的目的是为了在人员活动区内维持接近于送风状态的空气质量。

通风空调设计问题:设计不符合置换通风要求

【规范规定】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5.3.8 符合下列条件,可设置置换通风:

1.有热源或热源与污染源伴生。

2.人员活动区空气质量要求严格。

3.房间高度不小于2.4m。

4.建筑、工艺及装修条件许可且技术经济比较合理。

5.3.9 置换通风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房间内人员头脚处空气温差不应大于3℃。

2.人员活动区内气流分布均匀。(www.xing528.com)

3.工业建筑内置换通风器的出风速度不宜大于0.5m/s。

4.民用建筑内置换通风器的出风速度不宜大于0.2m/s。

【解析】

置换通风是将经过处理或未经处理的空气,以低风速、低紊流度、小温差的方式,直接送入室内人员活动区的下部。送入室内的空气先在地板均匀分布,随后流向热源(人员或设备)形成热气流以热烟羽的形式向上流动,在上部空间形成滞流层,从滞留层将余热和污染物排出室外。

在建筑空间中,人们只在活动区停留。以净高大于或等于2.4m的民用建筑及层高为5.5m的工业建筑为例,人的呼吸带高度与建筑空间高度之比约为0.46~0.27。将新鲜空气直接送入人员活动区,既满足了室内的卫生要求,也保证了良好的热舒适性,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通风的有效性。

置换通风的竖向流型是以浮力为基础,室内污染物在热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流动。气流在上升的过程中,卷吸周围空气,热烟羽流量不断增大。在热力作用下,建筑物内空气出现分层现象。

置换通风在稳定状态时,室内空气在流态上将形成上下两个不同的区域:即上部紊流混合区和下部单向流动区。下部区域(人员活动区)内没有循环气流(接近置换气流),而上部区域(滞留区)内有循环气流。室内热浊空气滞留在上部区域而下部区域是凉爽的清洁空气。两个区域分层界面的高度取决于送风量、热源特性及其在室内的分布情况。在设计置换通风系统时,该分层界面应控制在人员活动区以上,以确保人员活动区内空气质量及热舒适性。

与通常的混合通风相比,置换通风的设计要求确保人员活动区内的气流掺混程度最小。置换通风的目的是为了在人员活动区内维持接近于送风状态的空气质量。同时,由于置换通风是先在地板上均匀分布,然后再向上流动,为了避免下部送风对人体产生的不舒适性,人员头脚处空气的温差不大于3℃,置换通风器的出风速度对于工业建筑不大于0.5m/s,民用建筑不大于0.2m/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