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风空调设计:送风方式提升通风效果

通风空调设计:送风方式提升通风效果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且人员活动区内的风速或区域温差要求较小时,应采用孔板送风。空调区内良好的气流组织,需要通过合理的送回风方式以及送回风口的正确选型和布置来实现。因此,仅适用于少数工作区要求保持平行流和层高较高的一些空调房间,以及室内散热量较大的空调区。当空间高度较低时,采用旋流风口向下送风,亦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通风空调设计:送风方式提升通风效果

【规范规定】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

7.4.2 空调区的送风方式及送风口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采用百叶、条缝型等风口贴附侧送;当侧送气流有阻碍或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且人员活动区的风速要求严格时,不应采用侧送。

2.设有吊顶时,应根据空调区的高度及对气流的要求,采用散流器或孔板送风。当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且人员活动区内的风速或区域温差要求较小时,应采用孔板送风。

3.高大空间宜采用喷口送风、旋流风口送风或下部送风。

4.变风量末端装置,应保证在风量改变时,气流组织满足空调区环境的基本要求。

5.送风口表面温度应高于室内露点温度;低于室内露点温度时,应采用低温风口。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 50333—2002)

7.1.8 洁净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新风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采用防雨性能良好的新风口,并在新风口处采取有效的防雨措施。

2.新风口进风速度应不大于3m/s。

3.新风口应设置在高于地面5m、水平方向距排气口3m以上并在排气口上风侧的无污染源干扰的清净区域。

4.新风口不应设在机房内,也不应设在排气口上方。

5.宜安装气密性风阀。(www.xing528.com)

【解析】

影响空调区内空气分布的因素中,送回风口的形式和位置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空调区内良好的气流组织,需要通过合理的送回风方式以及送回风口的正确选型和布置来实现。

(1)侧送时宜使气流贴附以增加送风射程,改善室内气流分布。工程实践中发现风机盘管的送风不贴附时,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匀。目前,空气分布增加了置换通风及地板送风等方式,以有利于提高人员活动区的空气质量,优化室内能量分配,对高大空间建筑具有较明显的节能效果。

侧送是已有几种送风方式中比较简单经济的一种。在一般空调区中,大多可以采用侧送。当采用较大送风温差时,侧送贴附射流有助于增加气流射程,使气流混合均匀,既能保证舒适性要求,又能保证人员活动区温度波动小的要求。侧送气流宜贴附顶棚。当侧送气流有阻碍或区域温差和工作区风速要求很严格,以及送风射程很短,不能满足射流扩散和温差衰减的要求时,不应采用侧送。

(2)圆形、方形和条缝形散流器平送,均能形成贴附射流,对室内高度较低的空调区,既能满足使用要求,又比较美观。因此,当有顶棚可利用时,采用这种送风方式较为合适。

散流器分为平送和下送两种方式。散流器平送和侧送一样,工作区总是处于回流,只是送风射流的射程和回流的流程都比侧送短。空气由散流器送出时,通常沿着顶棚和墙形成贴附射流,射流扩散较好,区域温差一般能够满足要求。由于应用散流器平送时,应当设置顶棚,管道安装在顶棚间层内,一般都在已经设置或可以设置顶棚或技术层的一些空调房间中应用。

散流器下送,只有采用顶棚密集布置向下送风时,工作区风速才能均匀,有可能形成平行流,对有洁净度要求的房间有利。单位面积风量一般都比较大。由于下送射流的射程短,工作区内有较大的横向区域温差;又由于顶棚密集布置散流器,使管道布置较复杂。因此,仅适用于少数工作区要求保持平行流和层高较高的一些空调房间,以及室内散热量较大的空调区。布置风口时,应考虑气流的均布性。

孔板送风是利用顶棚上面的空间为稳压层,空气由送风管进入稳压层后,在静压作用下,通过在顶棚上开设的具有大量小孔的多孔板,均匀地进入空调区的送风方式。孔板送风的特点是射流的扩散和混合较好,射流的混合过程很短,温差和风速衰减快,因而工作区温度和速度分别较均匀。按照送冷风还是送热风、送风温差和单位送风量大小等条件,在工作区域内气流流型有时是不稳定流,有时是平行流,且风速均匀而较小,区域温差亦很小。因此,在一些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小的工艺性空调区中,采用孔板送风较多。根据测定可知,在距孔板100~250mm的汇合段内,射流的温度、速度均已衰减,可达到±0.1℃的要求,且区域温差小,在较大的换气次数下(每小时达32次),人员活动区风速一般均在0.09~0.12m/s的范围内。所以,在单位面积送风量大,且人员活动区要求风速小或区域温差要求严格的情况下,应采用孔板向下送风。

(3)对于高大空间,采用上述几种送风方式时,布置风管困难,难以达到均匀送风的目的。因此,建议采用喷口或旋流风口送风方式。

喷口送风是依靠喷口吹出的高速射流实现送风的方式,主要适用于高大厂房或公共建筑内的高大空间(例如,会堂、体育馆、影剧院、航站楼、中庭等)。喷口送风既可采用喷口侧向送风,也可采用喷口垂直向下(顶部)送风,但以前者应用较多。由于喷口送风的喷口截面面积大,出口风速高,气流射程长,与室内空气强烈掺混,能在室内形成较大的回流区,达到布置少量风口即可满足气流均布的要求。同时,它还具有风管布置简单、便于安装、经济等特点。当空间高度较低时,采用旋流风口向下送风,亦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下部送风主要有置换通风系统、地板送风系统、岗位/个人环境调节系统。置换通风是指处理后的新风或混合风,以低风速、小温差经由置换通风器送入人员活动区,在送风气流及室内热源形成的对流气流共同作用下,携带污染物和热量从顶部排(回)风口排出,形成了自地板至顶棚的全面空气流动;地板送风是利用地板静压箱(层),将处理后的空气经由地板送风口(地板散流器),送到人员活动区内,在顶棚或接近顶棚处回风;岗位/个人环境调节是利用地板静压箱(层)提供处理后的空气,用柔性风管输送到装在家具、隔断上的主动型TAC送风口,向室内人员提供岗位空调,在不影响周围人员要求的前提下,让每个人能控制自己所处的局部环境。下部送风方式更有效地将热量和污染物排出人员活动区,在高大空间应用时,节能效果显著,同时有利于改善通风效率和室内空气质量。对于演播室等高大空间,为便于满足空间布置需要,可采用可伸缩的圆筒形风口向下送风的方式。

(4)全空气变风量空调系统的送风参数是保持不变的,它是通过改变风量来平衡室内负荷变化。由于风量的变化引起气流流型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室内温度和速度的分布。这就要求,在送风量变化时,所选用的送风末端装置或送风口应能满足室内空气温度及风速的要求。用于全空气变风量空调系统的送风末端装置,应具有与室内空气充分混合的性能,并在低送风量时,应能防止产生空气滞留,在整个空调区内具有均匀的温度和风速,而不能产生吹风感,尤其在组织热气流时,要保证气流能够进入人员活动区,而不滞留在上部区域。选用合适的送风口形式和气流组织形式,可减少由于风量变化造成的气流参数的变化。

(5)送风散流器的表面温度处于送风温度与房间空气温度之间,当送风口的表面温度等于或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时,风口表面将出现凝露现象。为防止风口表面结露,风口应采用低温风口。低温风口与常规散流器相比,两者的主要差别是:低温风口所适用的温度和风量范围较常规散流器广。在这种较广的温度与风量范围下,必须解决好充分与空调区空气混合、贴附长度及噪声等问题。选择低温风口时,一般与常规方法相同,但应对低温送风射流的贴附长度予以重视。在考虑风口射程的同时,应使风口的贴附长度大于空调区的特征长度,以避免人员活动区吹冷风现象发生。适合低温送风的送风散流器主要有保温型散流器、电热型散流器和高诱导比低温散流器等,前两种散流器也被称为防结露风口,使用于送风温度较高的低温送风系统,送风温度一般在10℃以上;高诱导比低温散流器则适合送风温度较低的低温送风系统,送风温度一般为4~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