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霍吉河钼矿床-位置、特征与找矿预测

霍吉河钼矿床-位置、特征与找矿预测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霍吉河钼矿床是翠宏山矿田重要矿床,位于黑龙江省逊克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28°57′30″,北纬48°30′58″。绝大多数钼矿体分布于该断裂的两侧。表4-1霍吉河钼矿床主要矿体特征注:据魏玉明,2009。

霍吉河钼矿床-位置、特征与找矿预测

霍吉河钼矿床是翠宏山矿田重要矿床,位于黑龙江省逊克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28°57′30″,北纬48°30′58″。矿床于2004年由黑龙江省第六地质勘察院发现,后经该院勘探于2009年提交钼金属资源量在27.5万t以上,平均品位约0.07%。矿床分东、西两个矿段,西矿段矿体数量及规模均优于东矿段(图4-5)。

图4-5 霍吉河钼矿床地质图(据魏玉明等,2009,有改动)

1.第四系;2.西林群片理化中酸性火山岩;3.细—中粒花岗闪长岩;4.蚀变细粒花岗闪长岩;5.钠长斑岩脉;6.爆破角砾岩;7.钼矿体(Mo≥0.06%);8.钼矿体(0.06%>Mo>0.03%)

1.矿区地质特征

出露地层主要为西林群片理化中酸性火山岩。侵入体呈岩基状,岩石类型主要为燕山早期细—中粒花岗闪长岩,局部可相变为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中细粒碱长花岗岩等。矿区钠长斑岩脉较为发育,为成矿后形成。此外,还见有花岗斑岩脉。矿区断裂和破碎带构造发育,主要呈南北向、北西西向和北北西向。

主干断裂:霍吉河南沟断裂规模最大,是矿区的主干断裂,它纵贯矿区并将其切分为东、西两个矿段。绝大多数钼矿体分布于该断裂的两侧。断裂走向近南北向,倾向东,倾角较缓。西矿段成矿后钠长斑岩脉体显示,该组断裂构造具多期活动特征。

破碎带:主要发育于矿层间,长一般为数百米至千余米,呈近南北向、北西西向和北北西向。沿破碎带花岗岩类岩石强烈破碎蚀变,但矿化微弱。破碎带间岩石普遍碎裂,构成碎裂岩带,碎裂状花岗岩类岩石是主要的容矿岩石,次为爆破角砾岩。近南北向破碎带,倾向东,倾角一般为20°,西矿段沿近南北向平行排列的矿体均受该组破碎带控制。北西西向破碎带倾向北东,倾角15°~25°,西矿段沿北西西向平行排列的矿体均受该组破碎带控制。该组破碎带与近南北向破碎带交会部位矿体规模较大,矿石品位较高。北北西向破碎带发育于东矿段,倾向东,倾角10°~30°,东矿段矿体群多受该组破碎带控制。

爆破角砾岩:在南北向与北西西向破碎带交会部位,发育有爆破角砾岩筒,出露面积约0.16km,向西倾,倾角75°~80°。角砾岩呈灰白色—肉红色,角砾成分单一,为细粒花岗闪长岩,角砾大小一般在10mm 左右,以棱角状为主,少数为次棱角状。胶结物为灰白色石英钾长石、黑云母及交代残余斜长石等矿物。交代石英质纯,他形粒状或不规则状,粒度0.5~2.0mm。爆破角砾岩局部矿化,为次要容矿岩石。

2.矿床地质特征

钼矿体主要产于花岗岩类中,矿区共圈出工业钼矿体40条,低品位矿体27条。西矿段工业钼矿体35条,主矿体编号为Ⅴ、Ⅵ、Ⅶ、Ⅷ。东矿段工业钼矿体5条,编号分别为Ⅰ、Ⅱ、Ⅲ、Ⅳ、Ⅴ,主要矿体为Ⅱ~Ⅴ号矿体。工业钼矿体长200~1 695m,厚2~55m,钼平均品位0.066%~0.120%。西矿段矿体倾向北偏东或倾向东,倾角15°~30°。东矿段矿体走向317°~335°,倾向北东,倾角10°~30°。矿体有分支复合现象,形态以(不规则)脉状为主,见透镜状和扁豆状等(表4-1、图4-6)。

表4-1 霍吉河钼矿床主要矿体特征

注:据魏玉明,2009。

图4-6 霍吉河钼矿床西矿段7勘探线地质简图(据魏玉明等,2009,有改动)

1.细—中粒花岗闪长岩/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中粒碱性化花岗岩;2.钼矿体(Mo≥0.06%);3.钼矿体(0.06%>Mo>0.03%);4.半氧化矿;5.氧化矿;6.钠长斑岩(www.xing528.com)

矿石矿物成分主要有20余种。金属矿物主要为辉钼矿、磁铁矿黄铁矿,少量的黑钨矿、锡石、黄铜矿、闪锌矿、磁黄铁矿、自然金等。其中有用矿物仅辉钼矿1种(表4-2)。

根据辉钼矿集合体在矿石中产出的方式,钼矿石可划分为细脉状、浸染状、团窝状和角砾状4种构造类型。细脉状构造是最主要的矿石类型,辉钼矿与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等组成细的网脉,沿岩石网状裂隙充填而形成一种构造形式。细脉宽度一般为0.2~1mm,少数大于1cm。细脉常与浸染状构造密切相伴出现。浸染状构造是主要矿石构造类型,辉钼矿集合体呈浸染状,主要分布于花岗闪长岩矿物颗粒间,矿物集合体直径一般为0.01~1mm,少量大于1mm。团窝状构造是指浸染状辉钼矿相对集中呈团窝出现,团窝大小一般为2~3mm,构成了明显斑点团窝状矿石,这种构造不多见。角砾状构造仅见于爆破角砾岩中。

表4-2 主要金属矿物特征

续表4-2

3.蚀变与矿化

围岩蚀变有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黏土化、绿泥石化、硬石膏化及碳酸盐化等。矿化与硅化和绢云母化关系密切。蚀变与矿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早期石英-钾化(石英-钾长石-黑云母化),伴有很少量的稀疏浸染状钼矿化;中期石英-绢云母化,为主要钼矿化阶段;晚期黏土-碳酸盐化,伴有微弱金属矿化。蚀变具一定分带性,以爆破角砾岩为中心向外依次为:石英-钾长石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和黏土化带。石英-钾长石化带,主要发育于角砾岩筒深部。石英-绢云母化带大致环绕石英-钾长石化带,大致与辉钼矿化区域相吻合。黏土化带不发育,主要发育于矿体上下盘。除黏土化带外,其余两蚀变带部分相互重叠或过渡。

4.矿床成因类型

与传统意义上的斑岩型矿床有所不同,成矿带斑岩型钼矿床产于岩基状或岩株状花岗岩类岩体内而非小斑岩体内。之所以称之为斑岩型矿床,是因其矿化特征与典型斑岩型矿床极为相似,即花岗岩质岩石全岩矿化,矿石类型以细脉浸染状为主,且以较低品位为主。蚀变类型和蚀变分带与斑岩型矿床相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