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滨海软土扁铲试验结果及分析

滨海软土扁铲试验结果及分析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19扁铲侧胀试验操作图试验步骤扁铲侧胀试验探头利用静力触探设备压入土中。扁铲侧胀消散试验,在正常读取压力A、B、C后,于释放贯入力后,经1、2、4、8、15、30…试验结果及分析①试验资料整理根据扁铲侧胀试验结果,得出膜片在三个特殊位置上的压力值,即A、B、C。扁铲侧胀试验测求地基土水平基床系数KH可由公式式中:△P、△s分别为DMT的压力增量和相对应的位移增量。

滨海软土扁铲试验结果及分析

(1)试验概况

本次试验采用DMT-T1型扁铲侧胀仪,共布置2个扁铲试验测试点(编号BC1、BC2),现场试验操作见图4-19。

图4-19 扁铲侧胀试验操作图

(2)试验步骤

扁铲侧胀试验探头利用静力触探设备压入土中。试验前对仪器进行了标定,标定时测得侧胀仪在空气中自由膨胀时膜片中心外移0.05 mm和1.10 mm所需的压力A0和B0。标定前,在空气中反复加压荷、卸荷,消除膜片本身及装配时遗留的残余应力,试验点竖向间距取0.2 m。

试验时先将扁铲以20±5 mm/s的速率贯入地层中某一预定深度,然后立即(不超过15 s)加气(氮气)开始试验,由于蜂鸣器和检流计膜片在气压作用下压向土体,当膜片刚开始向外扩张时(膜片中心向外侧扩张位移0.05 mm),发出一电信号(蜂鸣器发声或指示灯发光),测读该时气压A;当膜片中心外移1.10 mm时发出第二次电信号,测读此时气压B;控制降低气压,当膜片内缩到开始扩张的位置,测读该时气压C。三个压力读数A、B、C在贯入停止后2 min内完成。A和B的值必须满足A+B>△A+△B。

扁铲侧胀消散试验,在正常读取压力A、B、C后,于释放贯入力后,经1、2、4、8、15、30…min时读取压力C随时间t的变化,直至压力C的消散超过50%为止。

(3)试验结果及分析

①试验资料整理

根据扁铲侧胀试验结果,得出膜片在三个特殊位置上的压力值,即A、B、C。在数据整理前,首先检查“B-A≥△A+△B”是否成立。若不能成立,则检查仪器并对膜片重新进行率定或更换后重新试验。

由A、B、C值经膜片修正系数的修正后可分别得出P0、P1、P2值:

式中:Zm——未加压时仪表的压力初读数。在DMT-T1型扁铲侧胀仪中,因数显示仪表本身有调零装置,故不考虑Zm值的影响,即Zm=0;

   P0——土体水平位移0.05 mm(即A点)时,土体所受的侧压力;

   P1——土体水平位移1.10 mm(即B点)时,土体所受的侧压力;

   P2——恢复初始状态(即C点)时,土体所受的侧压力;

   △A——率定时钢膜片膨胀至0.05 mm时的实测压力值,△A=5~25 kPa;(www.xing528.com)

   △B——率定时钢膜片膨胀至1.10 mm时的实测压力值,△B=10~110 kPa。

根据上述参数,可分别绘制P0、P1、△P(即P1-P0)与深度H的变化曲线,由于扁铲侧胀试验点的间距为0.2 m,因此各试验孔绘制的P0-H曲线、P1-H曲线和△P-H曲线就是较为完整的连续曲线,△P-H曲线与静探曲线非常一致。

扁铲侧胀试验测求地基土水平基床系数KH可由公式

式中:△P、△s分别为DMT的压力增量和相对应的位移增量。

考虑到△s为平面变形量时,其值为2/3中心位移量。把扁铲试验的应力和应变用双曲线拟合时,地基土水平基床系数KH为:

②试验数据分析

依据现场试验结果,BC1、BC2号试验点水平基床系数随深度变化曲线见图4-20、4-21。

图4-20 BC1水平基床系数-深度变化曲线

图4-21 BC2水平基床系数-深度变化曲线

图4-20、4-21显示,沿深度方向水平基床系数在1.2 m及31.4 m附近位置表现出显著变化,这主要与土体的状态相关,根据试验场地地层剖面图揭露,试验地段上部0~1.2 m为可塑状的①2黏土,1.2~31.4 m为流塑状的淤泥质粉质黏土,31.4~35 m为可塑状黏土,土体越坚硬,水平基床系数越大。

对于同一种状态的土体,由试验数据可以看出,沿深度方向水平基床系数上部①2层可塑状黏土表现出沿深度的增加而较小的变化趋势;②层淤泥质粉质黏土下部土体水平基床系数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上部土体的水平基床系数随深度的增加变化不明显;而对⑤层可塑状黏土,虽表现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但其为螺旋式增长,即为不同步增长。分析其原因,对于①2层可塑状黏土,由于试验场地稳定地下水位0.7 m左右,其上土体含水量低,下部地下水位以下部分含水量高,同时由于毛细水的影响,使地下水位附近的土体含水量位于二者之间,进而表现出水平基床系数随深度增加而同步稳定下降的变化趋势;②层淤泥质粉质黏土从钻探岩芯来看,上部土体性质均较好,变化较小,由此其水平基床系数沿深度方向变化幅度不大,其下部土体物理状态明显好于上部,部分呈软塑状,由此下部土体水平基床系数表现出随深度增大的变化趋势。⑤层黏土结合钻孔岩芯及土试数据表明,其下部状态好于上部,但由于⑤层土体均匀性较差,局部夹有砾、砂颗粒,进而导致水平基床离散性较大。综合分析,水平基床系数的大小与土体状态相关,而与深度的变化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各土层水平基床系数见表4-16。

表4-16 水平基床系数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