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轴心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原理

轴心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原理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52板件局部屈曲(一)图4.53板件局部屈曲(二)板件是否发生局部屈曲的重要参数是板件的宽厚比,例如,对图4.54的焊接工字形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翼缘板的宽厚比为/b t,腹板的宽厚比为0w/h t。3.《钢结构设计标准》对板件宽厚比限值的规定实腹轴心受压构件要求不出现局部失稳者,其板件宽厚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轴心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原理

1.局部稳定——板件屈曲

结构或构件的稳定问题称为整体稳定;组成构件的板件(也称为单元,通常为薄板)自身的稳定,称为局部稳定。本章前面的例题关于整体稳定的计算,是建立在板件局部稳定合格的前提下。

为提高材料利用率,需要对影响构件承载力的特性截面参数进行优化,多数构件会做成薄壁形式。除了圆管外,结构型钢(如,普通工字型梁和柱,组合箱形梁或钢板梁)通常由一系列板件组成,基于材料用量最少原则,通常会把板件做得很薄,但为了避免对结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局部屈曲),必须限制板件宽厚比,板件不能太薄。

外力作用下,组成构件的板件不能继续保持平面平衡状态而产生局部明显变形,称为局部失稳(图 4.52 和图 4.53)。板件失稳不会造成构件破坏,但可能降低构件承载力,还会对结构的使用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图4.52 板件局部屈曲(一)

图4.53 板件局部屈曲(二)

板件是否发生局部屈曲的重要参数是板件的宽厚比,例如,对图4.54的焊接工字形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翼缘板的宽厚比为/b t,腹板的宽厚比为0w/h t。不同规范对板件的宽度取值略有差异。

最初选择构件时,限制板件宽厚比不能太大,就不会发生局部屈曲,也就不需要再进行任何实际计算。如果板件宽厚比超过限值,按板件弹性稳定理论计算板件临界力十分麻烦。绝大多数标准规格热轧型钢的性能和参数已经经过优选,做成梁或柱时,局部屈曲效应一般不会对构件承载力产生显著影响,但采用组合截面时,必须考虑板件局部屈曲对构件承载力的影响。

按弹性稳定理论,薄板的临界应力为:

图4.54 焊接工字形截面板件宽厚

式中:b、t 分别为板件的宽度和厚度;E 为材料弹性模量;v为钢材泊松系数;K 为弹性屈曲系数。

式(4.31)说明,板件是否屈曲,与宽厚比/b t和屈曲系数K有关。

美国规范将钢板(单元、组件)分为刚性单元和柔性单元。欧洲规范将钢板分为内部单元和外伸单元。受到约束较强的板件如H形截面中的腹板,为刚性单元(内部单元);受到的约束较小的板件如H形构件的翼缘板,为柔性单元(外伸单元)。

不同板件受到的约束不同,屈曲系数 K 值也不相同,受到的约束越强,板件就可以设计得越薄,反之,板件越厚。

板件满足相应的宽厚比限值,板件在构件达到极限承载力之前不会失效。若板件不满足宽厚比限值(称为薄柔板件),达到最大承载力之前,板件的局部会开始失效(局部失稳),这时整个构件并没有破坏,除非继续加大荷载直到破坏。

弹性屈曲系数 K 值与板件受到的约束程度有关,图4.55列出了板件非受载边在不同支承情况下的 K 值,实际板件受到的支承需要加以修正,所以屈曲系数取为Kχ。χ为大于1的系数,称为嵌固系数。

图4.55 板件非受载边不同支承情况下的K值

当板件受到的纵向平均应力超过材料比例极限,板件纵向进入弹塑性阶段,而横向仍处于弹性工作阶段,此时,板件屈曲临界应力可写成:

式中,η为弹性模量折减系数,可取为材料切线模量与弹性模量的比值η=Et/E ,原规范GBJ 17—88,根据试验资料,按下式计算η:

式中,λ为轴心受压构件计算整体稳定采用的长细比。

板件的σcr-λ或σcr/fyn曲线,与整体稳定的柱子曲线形状类似。

分析表明,板件长度 a 对板件临界力没有影响,所以增设腹板横向加劲肋(相当于减小 a 值)对板件稳定性没有帮助。

2.板件宽厚比的限值

为了确保板件在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uNfAφ=之前不会屈曲,可按“局部不弱于整体” 原则,即① 等稳定原则,② 等强度原则,确定板件容许宽厚比。

(1)等稳定原则:

板件的局部失稳不早于构件的整体失稳,即板件的临界应力不低于构件的临界应力:σcr,板≥σcr,构件=φfy。φ按b类截面确定的构件稳定系数。

(2)等强度原则:

板件的临界应力不小于材料屈服强度,σcr,板件≥fy

与等稳定原则相比,等强度原则偏于安全,欧洲、美国钢结构规范均采用等强度原则(板件容许宽厚比与构件长细比无关)。

(1)按等稳定原则:

可解出板件容许宽厚比[b/t],要求板件宽厚比满足:b/t≤[b/t]。[b/t]含构件长细比λ。

(2)按等强度原则:

可解出板件容许宽厚比[b/t],要求板件宽厚比满足:b/t≤[b/t]。[b/t]不含构件长细比λ。

材料强度越高,整体承载力更高(长细比很大的构件例外),即yf、yfφ越大,按照局部不弱于整体原则,板件就要做得越厚(即/b t更小)。

3.《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对板件宽厚比限值的规定

(1)实腹轴心受压构件要求不出现局部失稳者,其板件宽厚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H形截面

对翼缘板,χ=1.0、K=0.425;对腹板,χ=1.3、K=4.0。两者的泊松比均为v=0.3,η按公式(4.33)计算,将这些数据带入式(4.34),可得到/b t与构件长细比λ的关系曲线如图4.56所示。为便于应用,规范将/-b t λ简化为三段直线。

腹板:

式中 λ——构件的较大长细比:当λ<30时,取为30;当λ>100时,取为100;

h0,tw——腹板平直段高度和厚度。

图4.56 宽厚比与长细比的关系曲线

翼缘板:

式中 b,t——翼缘板自由外伸宽度和厚度。

若取容许宽厚比公式中λ=30~100,翼缘板容许宽厚比为(13~20)εk,腹板容许宽厚比为(40~75)εk,因为翼缘板受到的约束小于腹板,所以翼缘板宽厚比限值小于腹板。

② 箱形截面

壁板:

式中 b——壁板的净宽度,当箱形截面设有纵向加劲肋时,为壁板与加劲肋之间的净宽度。

③ T形截面

a. T形截面翼缘宽厚比限值,与H形截面翼缘板规定一致。

b. T形截面腹板宽厚比限值:

热轧剖分T形钢

焊接T形钢

对焊接构件0h取腹板高度;对热轧构件,h0取腹板平直段长度,简要计算时可取h0=hw-tf,但不小于(hw-20) mm。

焊接T形截面的缺陷和残余应力的不利影响大于热轧T型钢,所以后者宽厚比限值小于前者。

④ 等边角钢

其轴心受压构件的肢件宽厚比限值为:

式中 w,t——角钢的平板宽度和厚度,简要计算w时可取为2b t-,b为角钢宽度;

λ——按角钢绕非对称主轴回转半径计算的长细比。

⑤ 圆管压杆

其外径D与壁厚t之比满足:

(2)若实际承受的荷载小于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Afφ时,容许板件宽厚比可以放宽到:

设计标准将板件按宽厚比分为5类。轴心受压构件满足本章规定的容许宽厚比要求的,相当于S4类板件。板件宽厚比中的宽度取值,可参照图4.57。

图4.57 板件宽厚比

4.欧洲、美国规范对板件宽厚比限值的规定

欧洲、美国规范采用等强度原则确定板件容许宽厚比,宽厚比限值与构件长细比无关。

(1)欧洲规范(EN1993 欧洲规范3)规定:

纯压状态外伸翼缘 b /t≤14εk

纯压状态内部板件 b /t≤42εk

钢管截面 D /t≤90

上式中,板件宽度取直段部分,这和中国标准一致。

(2)美国规范(ANSI/AISC 360-16):

按等强度原则,解出:

考虑初始缺陷包括残余应力都会降低承载力,将此值限制到理论值的 0.7 倍,得到:(www.xing528.com)

将不同约束条件的屈曲系数 K 值(图 4.55)带入此式,并加以修正,得到容许宽厚比值如表4.7所示。

表4.7 轴心受压构件中受压板件的容许宽厚比

续表

注:≤0.76,kc为腹板对翼缘板的约束强弱程度系数。

以上板件容许宽厚比适合于欧美规范第Ⅲ类板件(非薄柔板件,适合于弹性设计),相当于中国标准的S4类板件。

【例4.9续】 验算例4.9板件的局部稳定。

【解】 前面已经算出λx=30.8, λy=30.4

前面算出的整体稳定承载力有效。

【例4.10续】 验算例4.10板件的局部稳定。

【解】

翼板:

腹板:

所以前面关于整体稳定计算有效。

【例4.13续】 验算例4.13板件的局部稳定。

【解】 因腹板宽厚与翼缘板一致,而腹板宽厚比限值更大,所以翼缘板宽厚比合格,腹板宽厚比必然合格,只需要验算翼缘板局部稳定。

对2 ∠160 ×10:r=16 mm ,λmax=40.2

对2 ∠100 ×16:r=12 mm ,λx=67.1

【例4.14续】 验算例4.14板件的局部稳定。

【解】局部稳定合格。

5.板件屈曲后强度

板件宽厚比不满足要求,有两种处理方式:

(1)H 形、工字形和箱形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的腹板,可设置纵向加劲肋以满足板件宽厚比要求,这相当于增加了约束,减小了板件的宽度。注意,因为板件长度对薄板屈曲没有影响,所以横向加劲肋对腹板稳定不起作用(钢梁横向加劲肋作用大)。纵向加劲肋在腹板两侧成对配置,一侧的外伸宽度不小于w10t,厚度不小于w0.75t(如图4.58)。

(2)用折减后的有效截面尺寸,代替原来尺寸计算承载力,显然最大承载力降低了。

多数情况,对于柱,屈曲通常意味着破坏。但组成构件的钢板不总是这样。钢板(如H形构件的腹板)屈曲变形在横向受到约束,钢板屈曲变形后继续承受逐渐增大的荷载,即钢板具有屈曲后强度。板件屈曲后强度计算十分复杂,幸好,设计上有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

图4.58 纵向加劲肋

(1)屈服强度折减法,这是一种比较保守的设计方法。

(2)有效截面法:定义一个有效截面代替设计中计算的毛截面(或净截面),就是从截面中去除任何因局部屈曲而失效的截面,由剩余的截面来确定截面特性和承载力,但计算中,I、i、λ、φ仍然按照毛截面(或净截面)计算。

板件有效宽度的概念(图 4.59):板件中央部分是受局部屈曲最严重的部分,该区域被定义为无应力区,完全忽略不计。简化模型的结果是,将等效钢材屈服应力均匀分布在被折减的板宽effb方向上。

图4.59 薄板屈服后的实际应力分布和简化等小应力分布图

图4.60中腹板有效截面宽度,按设计标准取为beff=ρh0

板件宽厚比超过限值时,可采用纵向加劲肋加强;当可考虑屈曲后强度时,轴心受压杆件的强度和稳定性可按下列公式计算(按有效截面计算)。

强度:

整体稳定:

式中,分别为净截面和毛截面的有效截面面积,ρi为各截面折减系数。

注意,I、i、λ、φ 仍然按照毛截面计算,不按有效截面计算。

截面折减系数按《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第7.3.4条规定,H 形、工字形、箱形和单角钢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的有效截面系数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1)箱形截面的壁板、H形或工字形的腹板

图4.60 腹板有效宽

式中,通用长细比,取屈曲系数K=4.0,将公式(4.31)带入此式,得:

(2)单角钢

w /t>15εk时:

若λ>80εk,还需满足:

满足公式(4.36)~(4.42)的板件,ρ=1.0。显然,板件宽厚比越大,有效截面面积越小,承载力降低得越多。

作为比较,列出欧洲规范《EN 1993欧洲规范3》关于有效截面的计算公式,欧洲规范取弹性模量为E=2.1 ×105 N/mm2

(1)轴心受压构件内部单元:

式中,为通用长细比,取屈曲系数 K=4.0,将公式(4.31)带入此式,得

(2)轴心受压构件外伸单元:

式中,为通用长细比,取屈曲系数 K=0.43,将公式(4.31)带入此式,得

【例 4.15】 如图 4.61,焊接工字形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翼缘板、腹板为火焰切割边,l0x=7 m, l0y=3.5 m,每块翼缘板上有直径为 24 mm 的两个虚孔,钢板为 Q235。要求:确定该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设计值。

【解】 若计入腹板作用,则:

图4.61 例4.15图

按强度: Nu=0.7fuAn=0.7 ×370 ×23 080 ÷10-3=5 977.72 (kN)

按稳定:

局部稳定: λ<30→λ=30

翼缘板 b /t=12.3<(10 +0.1 ×30)=13.0,合格

腹板 h0/tw=50>(25 +0.5 ×30)=40,不合格

可以加厚腹板或者设置纵向加劲肋,否则,承载力会降低。

按屈曲后强度计算构件承载力:

有效截面系数:

强度: Nu=Anef =22 505 ×205 =4 613.5 (kN ·m)

稳定: Nu=φAef=0.939 ×24 425 ×205 ×10-3=4 701.7 (kN)

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心压力设计值:Nu=4 613.4 kN

【讨论】

(1)若改为 Q355 钢,εk=0.814,则翼缘板局部稳定不合格,所以,需要增加强度提高承载力时,要注意局部稳定问题。

(2)如果不允许利用屈曲后强度,则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设计值按公式(4.43)计算,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