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村一带包括香海街、香工街、工一街、工二街、工三街、工四街、工一巷、工二巷、工三巷、工四巷、工五巷、工六巷、工七巷、工八巷、金海花园。因居民多为附近工厂的工人,因此这一带被老大连人统称为“工人村”。
提起工人村,总让人觉得亲切。工人村是以桥为界,分为老工人村和新工人村,老工人村在桥西,老辈儿称做香一坊、香二坊、香三坊、香四坊等。香工街便是香炉礁与工人村的混合产物。在香工街上自东向西依次有工二街、工三街、工四街,而在香锦街上则有工一街和工五街。这其中如棋盘一样分布着10条街巷,皆以“工”字打头,按数字排列。
老工人村的居民多为造船厂职工,牟铁骨、牟传仁当年就住在这里。大连解放后,中苏合营大连造船厂于1955年前后建设了旅大地区规模最大的工人村,从工一巷到工十巷。苏联人撤走以后,这些房子便被加了层,原来三层楼坡屋顶被改造成为四五层的平屋顶。楼盖高了,住的人也就多了,因此也需要新学校,便于1958年在香工街上与五中相邻的位置创办了工人村小学。
香工街1号的老楼(摄于2011年7月19日)
如今老工人村比以前热闹了许多,路旁拥着各路商贩(摄于2011年7月19日)(www.xing528.com)
新工人村在桥东,也叫四块地,即老辈儿常说的后海头。那时,这里姓金的人家多,他们都是当年闯关东过来的,传留村落叫金家套(属红旗公社管辖)。这里的村民大多尚武,以打鱼为生,也有人种地。20世纪60年代左右,为解决职工住房,造船厂、海港、皮革厂、机床厂、柴油机厂、罐头厂、玻璃厂和油嘴油泵厂等企业又先后在这儿盖起了简易家属房。新工人村不通公交车,去一趟“街里”(指天津街、青泥洼一带)得老早起来,所以老人们都说这是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
如今,新工人村已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成为东联路干线的经过地,老工人村也比以前热闹了许多,常有707路汽车穿行,路旁拥着各路商贩。每年夏日,随处可见路边烧烤摊,几瓶啤酒、几串烤肉便是这里居民的乐趣。
【注释】
[1]刘亚楼有“智将”的美誉,曾在苏联留学,被邀加入苏联国籍,但是他予以谢绝。辽沈战役中,他提出四组一队战术;平津战役期间,他指挥第四野战军14兵团解放天津。1949年任解放军空军司令,也是新中国第一任空军司令。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上将军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