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连大学创校地:记忆·大连老街

大连大学创校地:记忆·大连老街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连解放后,此处为人民政府接收。1946年11月,大连工业专门学校便在这里成立。1949年4月,大连工专并入大连大学,改称大连大学工学院。1950年7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分别成立大连工学院、大连医学院、大连俄专和两个科学研究所。经过一年筹备,1949年4月15日,大连大学的创校典礼在此举行。建国后,这里划归大连工学院,现在是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北院,还有大连理工大学IT实习就业培训基地和理工大学医院市内门诊。

大连大学创校地:记忆·大连老街

离儿童医院不远的中山路158号是南满洲工业专门学校旧址。这座折中主义风格的洋楼位于保健街与一二九街之间,由满铁建筑课著名设计师横井谦介设计,1913年9月建成,为南满洲工业学校。

随着日本移民人数的增多,他们迫切需要一所高等学府。而来连日本人大多与“满铁”有各种联系,其中高层人士也多是“满铁”职员,因此,“满铁”于1922年2月13日成立南满洲工业专门学校,并将此处拨给学校使用。刚开始,学校仅设立了建筑工学科、机械工学科,学制三年,1922年4月正式开学。随着城市的发展,这所学校也成为名满“关东州”的著名学府。1930年年初,同为殖民的台湾当局不甘被“关东州”的声望所压倒,便策划建立了一所高等学府台南高等工业学校。1930年4月1日,担任南满洲工业专门学校校长的今景彦被调到台湾,承担该校的创设事务。今景彦将大连的模式悉数带到了台湾。

南满洲工业专门学校旧址(摄于2011年1月9日)

1936年,南满洲工业专门学校又增加了土木、矿山、电气等学科。当年,在这里毕业的学生还可以进入旅顺工科大学继续深造,或者到日本帝国大学进修,据传有很多位日本杰出人物均出自这所学校。大连解放后,此处为人民政府接收。

1946年11月,大连工业专门学校(大连工专)便在这里成立。1949年4月,大连工专并入大连大学,改称大连大学工学院。其创始人张大煜、彭少逸等皆是著名的化学家。1950年7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分别成立大连工学院、大连医学院、大连俄专和两个科学研究所。1952年全国部分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等院校的化工学科并入大连工学院,聂恒锐、侯毓芬、林纪方等一批著名化学和化工专家汇集于此。1984年,成立化工学院,同年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共建石油化工学院。1988年,大连工学院改称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化工学院也改称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从解放到现在,一直都有倾城的槐香清润着大连街。如今,这座洋楼的正门口又挂上了大连中日友好学友会的牌匾,已故郭和夫先生(郭沫若之子)曾担任过该学友会会长。(www.xing528.com)

化工学院对面就是民间所说的理工北院,位于欢胜街路口。旧时,这一带被称做“伏见台”,所谓台即高岗、山坡的意思,“伏见”二字源自明治天皇的弟弟伏见宫贞爱的姓氏。日俄战争中,他曾是乃木希典指挥下的第三军第一师团师团长。1921年,日本人在伏见台8番地创立大连语学校,其中设置汉语、日语英语,学制三年。1927年,在大连语学校校园里又设置四年制日本女子中学——羽衣高等女学院。

据记载,这方正的洋楼由著名的宗像事务所设计,正门口的两个廊柱别有风韵,不但没有柱基,而且采用的是极为少见的倒圆锥台。这种柱式被称做“古希腊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又称为“男性柱”。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采用的便是这种柱式。

羽衣高等女学校旧址(摄于2011年1月9日)

1930年3月,羽衣高等女学院改名为羽衣高等女学校。解放后,这里为人民政府接收。1948年春,中央批准将关东电专[2]、关东工专、关东医学院、俄专、科学研究所、生物研究所合并组成大连大学。经过一年筹备,1949年4月15日,大连大学的创校典礼在此举行。建国后,这里划归大连工学院,现在是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北院,还有大连理工大学IT实习就业培训基地和理工大学医院市内门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