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固原地震:破坏性强+中强地震发生

固原地震:破坏性强+中强地震发生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固原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破坏程度的地震有23次,其中强烈破坏性地震4次,中等强度破坏性地震10多次。此次地震烈度达九至十,震中位于双井至七营一带。这些余震大多烈度较高,有一定的破坏性,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新的损失。

固原地震:破坏性强+中强地震发生

固原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破坏程度的地震有23次,其中强烈破坏性地震4次,中等强度破坏性地震10多次。强烈破坏性地震分别为:

1.金宣宗兴定三年六月十八日(1219年8月7日)固原地震

这次地震烈度八至九,震级61/2,“平凉、镇戎、德顺尤甚,庐舍倾,压死者以万计,杂畜倍之”[5]。镇戎城房屋被震塌,次年两万余人重新修建,历时20多日。1979年发现的固原明景泰二年铭文方砖转载了金代砖刻中关于修筑镇戎城的一段文字:“督集各所属官员人匠军民夫五千余人,于景泰二年七月二十二日兴工重行修补,掘出方砖一块,上刻:‘大金兴定三年六月十八日巳时地动,将镇戎城屋宇推塌。兴定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差军民夫二万余人兴工修筑,五月十五日工毕。’”此次地震有学者考证发震时间为8月7日11时左右,地震重破坏区位于固原、平凉、隆德一带,极震区介于三者之间的固原附近。[6]

2.元大德十年八月壬寅(1306年9月12日)固原南开城地震

地震使安西王府“王宫及官民庐舍皆坏,压死故秦王妃也里完等五千余人,以钞万三千六百余锭,粮四万四千一百余石赈之”[7]。这次地震烈度为八至九,震级6.5,震中位于今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

3.明天启二年九月甲寅(1622年10月25日)固原北双井地震(www.xing528.com)

地震使“平凉、隆德诸县,镇戎、平虏诸所,马刚、双峰诸堡,地震如翻,坏城垣七千九百余丈,屋宇万一千八百余区,压死男妇万二千余口”[8]。此次地震烈度达九至十,震中位于双井至七营一带。

4.民国九年十一月初七日(1920年12月16日)海原大地震

此次地震震中烈度高达十二,震级8.5级。震级之大、烈度之高、波及之广、历时之长、破坏之重、灾情之惨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这次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干盐池附近,极震区东起固原,经西吉、海原、靖远等县,西至景泰县,面积两万余平方千米。地震造成山崩地裂、河流壅塞、盐湖移位、交通断绝、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有感范围超过了大半个中国,北京“电灯摇动,令人头晕目眩”,上海“时钟停摆,悬灯摇晃”,广州“掉灰泥片”,汕头“客轮荡动”,香港“大多数人感觉地震”。世界上96个地震台记录到了这次地震,日本东京放大倍数仅12倍的地震仪记录到了此次地震产生的环绕地球两圈的面波,世所罕见。兰州市白塔山公园的庙碑上用“全球地震,堪称奇灾”来形容并不为过。

地震造成构造形变带。这条形变带东起固原的硝口,向西北经海原县的李俊堡、小南川、西安州、干盐池,靖远县的边沟、李家沟、邵家水,之后在红山峡以北穿过黄河,一直延伸到景泰县的兴泉堡,全长220多千米。其总体走向为北西至北西西方向。形变带的宽度由十几米到100多米不等。形变带上形成了一系列地堑式的下陷,长短不一、宽窄不等、深浅各异的地裂缝,一边下降、一边上升的地震陡坎以及成串的崩塌、滑坡、鼓包等。形变带不受地形和岩性影响,穿山越谷,沿着既定方向延伸。[9]

海原大地震的余震活动非常强烈,频度和强度都很大。余震一直延续到1923年9月,持续了近3年时间。其中5级以上的强余震主要有7次:1920年12月25日发生于海原西的7级地震,这是海原大震主震后最强的一次余震;1920年12月28日发生于固原南的6.3级地震;1921年1月31日发生于固原西的5.5级地震;1921年4月12日发生于固原附近的6.5级地震,烈度八至九;1922年8月30日发生于固原附近的5级地震,烈度六;1923年9月2日发生于固原的5级地震,烈度六;1923年9月4日发生于海原的5.8级地震,烈度七。这些余震大多烈度较高,有一定的破坏性,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新的损失。[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