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膨胀土地基处理方法-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膨胀土地基处理方法-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凡自由膨胀率δef≥40%,且具有下述工程地质特征的黏性土应判定为膨胀土。表10-6膨胀土的膨胀潜势分类膨胀土地基的胀缩等级评价膨胀土地基,应根据其膨胀、收缩变形对低层砖混结构的影响程度进行。较均匀的膨胀土地基,可采用条基;基础埋深较大或条基基底压力较小时,宜采用墩基。

膨胀土地基处理方法-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1.膨胀土的特征

膨胀土是指土中含有大量的强亲水性黏土矿物组成,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且胀缩变形往复可逆的高塑性黏土。它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低,易被误认为是工程性能较好的地基土,但由于膨胀土的膨胀收缩特性非常显著,如不采取必要的设计和施工措施,常给工程带来一定的危害,因此一般将其作为特殊土处理。

2.影响膨胀土胀缩变形的主要原因

膨胀土的胀缩变形特性主要取决于膨胀土的矿物成分与含量、微观结构等内在因素,同时受到气候、地形地貌等外部环境的影响。

3.膨胀土地基的评价

正确评价膨胀土地基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其内容包括:膨胀土的判别;判别不同膨胀土的胀缩性;膨胀土地基的胀缩等级。

(1)膨胀土的判别

膨胀土的判别是解决膨胀土地基设计的首要问题。其主要依据是工程地质特征与自由膨胀率δef,按式(10-17)计算。凡自由膨胀率δef≥40%,且具有下述工程地质特征的黏性土应判定为膨胀土。

① 裂隙发育,常有光滑面和擦痕,有的裂隙中充填着灰白、灰绿色黏土。在自然条件下,呈坚硬或硬塑状态。

② 多出露于二级或二级以上阶地、山前和盆地边缘丘陵地带,地形平缓,无明显自然陡坎。

③ 常见浅层塑性滑坡、地裂,新开挖坑(槽)壁易发生坍塌等。

建筑物裂缝随气候变化而张开和闭合。

自由膨胀率δef按下式计算:

式中 Vo——试样原有体积(mL);

   Vw——膨胀稳定后测得的试样体积(mL)。

(2)膨胀土的膨胀潜势

不同胀缩性能的膨胀土对建筑物的危害程度明显不同。当判定为膨胀土后,还要进一步确定膨胀土的胀缩性能,即胀缩强弱。δef较小的膨胀土,膨胀潜势较弱,建筑物损坏轻微;δef较大的膨胀土,膨胀潜势较强,建筑物损坏严重。因此,按自由膨胀率δef大小划分土的膨胀潜势强弱,以判别土的胀缩性高低,见表10-6。

表10-6 膨胀土的膨胀潜势分类(www.xing528.com)

(3)膨胀土地基的胀缩等级

评价膨胀土地基,应根据其膨胀、收缩变形对低层砖混结构的影响程度进行。我国《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 50112—2013)规定以50 kPa压力下(相当于一层砖石结构的基底压力)测定的土的膨胀率δef,计算地基分级变形量Se,作为划分膨胀土地基胀缩等级的标准,见表10-7。

表10-7 膨胀土地基的胀缩等级

膨胀土地基的胀缩变形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ψe——计算膨胀变形量的经验系数,3层及3层以下建筑物,可采用0.6;

   δepi——基础底面下第i层土在该层土的平均自重应力与平均附加应力之和作用下的膨胀率,由室内试验确定(%);

   hi——第i层土的计算厚度(mm);

   n——自基础底面至计算深度内所划分的土层数。

4.膨胀土地基的工程措施

膨胀土地基的工程建设,应因地制宜采取措施,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设计措施

① 建筑场地选择:建筑场地应尽量布置在地形条件比较简单、地质较均匀、胀缩性较弱的场地。坡地建筑应避免大开挖,依山就势布置,同时应设置必要的排水措施,加强隔水、排水,防止局部浸水和渗漏现象。

② 单体建筑设计:宜选择体型简单的建筑物,建筑不宜过长,必要时应设置沉降缝。民用建筑层数宜多于2层,以加大基底压力,防止膨胀变形。建筑结构设计中应加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承重墙体宜采用拉结较好的实心砖墙,相应位置宜设置圈梁等。

③ 地基基础处理:加大基础埋深,且不应小于1 m。较均匀的膨胀土地基,可采用条基;基础埋深较大或条基基底压力较小时,宜采用墩基。采用地基处理方法减小或消除地基胀缩对建筑物的危害,常用的方法有换土垫层、深基础等。

(2)施工措施

在膨胀土地基基础施工时,宜采用分段快速作业法,避免基坑岩土体暴晒开裂或基坑浸水膨胀软化。雨期施工应采取防水措施,最好在旱季施工,基坑随挖随砌基础,同时做好地表排水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