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材料消耗定额-造价员专业技能

材料消耗定额-造价员专业技能

时间:2023-08-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材料消耗定额中,周转性材料每使用一次,在单位产品上的消耗量称为摊销量。因此,周转性材料的消耗定额不可能完全用计算的方法确定,而是在深入施工现场调查、观测和大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按合理的平均先进水平来确定。

材料消耗定额-造价员专业技能

1.材料消耗定额的概念

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在正常的施工(生产)条件下,在节约和合理使用材料的情况下,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一定品种、规格的材料、半成品、配件等的数量标准。

2.材料消耗定额的内容

1)直接性消耗材料:施工中直接性材料也称非周转性材料或实体性材料,它是指在建设工程施工中,一次性消耗并直接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如砖、石、水泥等。这类材料消耗量由材料净用量和材料损耗量两部分组成。材料净用量是指为了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需的材料使用量,构成工程实体所净耗的材料数量。材料损耗量是指材料从现场仓库领出到完成合格产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施工损耗,它包括场内搬运的合理损耗、加工制作的合理损耗和施工操作的合理损耗等。

用公式表示为

材料消耗量=材料净用量+材料损耗量

材料损耗量通常以材料损耗率来计算。材料损耗率是材料损耗量与材料消耗量之比。即

为了简便,通常将材料损耗量与材料净用量之比,作为损耗率。即

材料消耗量=材料净用量(1+材料损耗率)

2)周转性材料:周转性材料是指施工过程中能多次重复使用的材料,如脚手架、模板、土方工程的挡土板、支撑等。这类材料在施工中不是一次性消耗掉,而是在多次周转使用中逐渐消耗掉的。其消耗量的确定应按照多次使用、分次摊销的方法计算。

在材料消耗定额中,周转性材料每使用一次,在单位产品上的消耗量称为摊销量。

材料摊销量=周转使用量-回收量

周转使用量是指周转性材料在周转使用和补损的条件下,每周转一次平均所需的材料量。

回收量是指每周转一次后,平均可以收回的材料量。

一次使用量是指周转性材料为完成产品每一次生产时所需要的基本量,也是第一次使用时投入的材料量。(www.xing528.com)

周转次数是指周转性材料在补损的条件下,可以重复使用的次数,这与周转材料的坚固程度、使用寿命以及施工使用方法、管理、保养等有关。

损耗率又称补损率,是指周转性材料使用一次后,因损坏不能再次使用而必须补充的数量占一次使用量的百分数。

3.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方法

(1)直接性消耗材料:直接性消耗材料的净用量和损耗量可通过现场技术测定法、试验法、统计分析法和理论计算法等方法获得。

1)现场技术测定法:现场技术测定法是在施工现场使用的测定方法,是指在合理使用材料的条件下,通过对完成合格产品的材料净用量和损耗量的观察与测定,然后分析、整理和计算,确定材料消耗定额的方法。

2)试验法:试验法是指在实验室或施工现场内对材料进行试验和测定,通过整理和计算,制定材料消耗定额的方法。如测定混凝土、砂浆、沥青、油漆、涂料等材料消耗。

3)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指根据现场积累的分部分项工程拨付材料数量,剩余材料数量,完成产品数量的统计资料,经过分析研究、计算确定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的方法。

4)理论计算法:理论计算法是指根据施工图所确定的建筑构件类型和其他技术资料,用理论计算公式计算,确定材料消耗定额的方法。此种方法只能计算出单位产品的材料净用量,材料的损耗量仍要在现场通过实测取得。

(2)周转性材料:制定周转性材料消耗定额的关键是确定该种材料的周转次数。影响材料周转次数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周转性材料的结构及其坚固程度。

2)工程的结构、规格、形状的变化及相同工程的数量。

3)工程进度的快慢与使用条件的好坏,特别是工人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

4)周转性材料的保管情况、维修程度。

因此,周转性材料的消耗定额不可能完全用计算的方法确定,而是在深入施工现场调查、观测和大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按合理的平均先进水平来确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