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少年三国史:诸葛亮泪斩马谡

青少年三国史:诸葛亮泪斩马谡

时间:2023-08-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诸葛亮斩马谡一事,裴松之引《襄阳记》注《三国志》是这样记载的:十万之众为垂涕。后世艺术家以这短短几句,大展想象之能力,对其进行了精彩的文学渲染,因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当然,文学不可当真,而关于诸葛亮斩马谡的史实记载,非但和艺术作品相差甚远,甚至它自己本身之模糊性都不足以使它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然而,诸葛亮还没来得及处置他,马谡就已病死于狱中了。

青少年三国史:诸葛亮泪斩马谡

对于诸葛亮马谡一事,裴松之引《襄阳记》注《三国志》是这样记载的:十万之众为垂涕。亮自临祭,待其遗孤若平生。后世艺术家以这短短几句,大展想象之能力,对其进行了精彩的文学渲染,因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当然,文学不可当真,而关于诸葛亮斩马谡的史实记载,非但和艺术作品相差甚远,甚至它自己本身之模糊性都不足以使它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

在《三国志·蜀书·向朗传》里有记载,当时向朗作为丞相长史,和马谡向来交好,因此,“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这段记载明显表明了当时街亭失守后,马谡并没有主动投案自首,相反,他畏罪潜逃了!而向朗是知道马谡跑到哪里的,却知情不报,因此被诸葛亮免了职。

而在《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里,裴松之注引《襄阳记》中说,马谡在其临死前曾写信给诸葛亮,说:“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愿深惟殛鲧兴禹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于此,谡虽死无恨于黄壤也。”这一段说明了一点,便是马谡在临死前都未曾与诸葛亮见过面、聊过天,否则,哪需要写这样一封信呢?回观《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里关于马谡之死的记载是这样的:谡下狱物故。物故,即病死。可见马谡是病死于狱中的,而他在死之前甚至未能与诸葛亮见一次面。

可是,我们看到《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里却说诸葛亮“戮谡以谢众”。而《三国志·蜀书·王平传》里更记载了:“丞相亮即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这里又明确了马谡是被诸葛亮以军法处置而死的。(www.xing528.com)

那么,马谡到底是怎么死的?

若要对两处的记载做到不偏不倚,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即马谡逃跑后被抓住关入狱中,因其在防守街亭的任务中失利,导致北伐大军兵败而归,所以诸葛亮便准备以军法处置他。然而,诸葛亮还没来得及处置他,马谡就已病死于狱中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