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族形成与语言文字史-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

回族形成与语言文字史-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

时间:2023-09-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回族形成时间,是史学界长期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明代三百年,回族又加入许多新鲜血液,成为一个对国家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有重大影响的民族。这种回族形式的华语言是汉语,但有其自身存在的特点。清代有许多回族学者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成为史官,参与朝廷组织的大型史书的撰述。

回族形成与语言文字史-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

一、回族的形成和发展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也是对中国历史影响很大的一个民族。

关于回族形成时间,是史学界长期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主要形成了四种观点:(一)元末或元末明初;(二)明代说;(三)清代说;(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白寿彝先生说:“回回民族形成的时期是在什么时候,我们虽不能确定,但回回民族的历史却是应该从第七世纪中叶阿拉伯波斯商人东来说起。十三世纪初叶,回回民族史就进入了重要的阶段。此后就越来越重要了。”[161]达应庾在《回回民族来源考》中说:“从有史料可考的华化回回人的生卒年月和姓名来看,回回民族基本形成于元末。”[162]本书采用学界的一般说法,即自蒙古军队西征之后,回族作为一个民族的雏形基本形成,明代回族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民族。

回族的来源可以追溯到隋唐宋时期。那时,不少阿拉伯和波斯的使者、商人、学者、宗教人士等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或海路到中国长安洛阳开封等内地城市或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沿海城镇经商或从事其他活动,并且有许多人定居在中国,与居住地各族长期共处、相互吸收,又保持其伊斯兰教的信仰。

十三世纪初叶蒙古西征,西辽破灭。葱岭东喀什噶尔等地信仰伊斯兰教的回纥(回鹘)人的后裔,同葱岭西的中亚及波斯、阿拉伯广大地区不同民族的穆斯林,大批被签发或自动迁徙到东方来。他们主要以驻军屯牧和以工匠、商人、学者、官吏、掌教等不同身份散布在中国的西北、中原江南、云南等地区,被称为回回人,成为元代色目人中的重要部分。后来,他们也以回回自称,是形成回回民族的主要部分。元朝回回人赛典赤·赡思丁及其后代世为云南行省最高长官,家族昌盛,以居住于云南的为多,是后来云南回族中最主要的族系。西北人口迁移和增长中,回族增加尤其明显,明朝居住在东察合台汗国(亦力把里)、哈密等地的回回、维吾尔等族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土。由于土鲁番的不断侵袭,使哈密地方的回回、哈剌灰人大批迁入甘肃等地,土鲁番回回也大批东移。有的回回“寄住”于甘肃一带后,进而“附籍”于京师、南京、德州、杭州等地。明朝还从甘州、凉州迁徙不少维吾尔人到江南各卫,这些人大部分也成了回族。元、明以来,不少蒙古贵族及其士卒因接受伊斯兰教信仰也逐渐同化于回回之中。明代哈密地区的哈剌灰人,原是蒙古人,正德(1506—1521)以后由哈密迁到肃州,到万历年间已经“不食猪肉,与回回同俗”。另外,由于通婚和政治原因,以及接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原因,回回中不断吸收了相当多的汉族成分。由于同样原因也有不少回回逐渐同化于汉族之中。回族与维吾尔、蒙古、汉等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亲缘关系。各种不同的来源的回回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民族。伴随着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本民族特点的回回文化扎根于华夏大地,成为华夏文化中的一个新类型。总之,在元末,回族已经形成。明代三百年,回族又加入许多新鲜血液,成为一个对国家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有重大影响的民族。

二、回族的语言和使用的文字

回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从以阿拉伯语、波斯语做母语的初期,到群体性使用汉语做通用语的千年历程中,勾勒出一个民族的成长史。但是在使用汉语的同时,回族仍然保留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属性。这种回族形式的华语言是汉语,但有其自身存在的特点。所以这正是回族通用汉语的原因,而非成为母语。

经堂语可以说是回族的一种语言,因为它包含了民族语言的两个基本元素:其一,说着自己民族的事情;其二,凸显民族精神。在回族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中,阿訇们承担起了领袖及导师的作用,在演讲中,夹杂大量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又用汉语来表述民族观点。通过清真寺阿訇的演讲,这种古老的民族创制语言延续发展了下来。现在西北等地广大回族群众的语言仍夹杂着不少阿拉伯或波斯的词汇,就是这种经堂语影响的结果。(www.xing528.com)

在普遍使用汉语作为民族通用语的同时,回族还创制了一种名为“小儿锦”的文字。“(它)是在中国回族人民中流行的一种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汉语拼音文字。这种文字已经存在了数百年,在当代流行于中国中西部地区部分信奉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下层群众之中。”[163]小儿锦的语言基础是汉语,汉语有各种方言,各地回族群众所操口音也不一样,因此用小儿锦拼写汉语时,也往往因人而异。所以说小儿锦并未发展到成熟阶段。小儿锦多在下层穆斯林群众中使用,在经堂教育中也得到应用。据刘迎胜等调查,小儿锦有用于记事、记账的,有用于国内外通信的,有用于书写译自阿拉伯文的《古兰经》的。总的看,应用极为有限。

三、明清回族史学略述

在元代,回回人就是一个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人群,只是因其难以与其他色目人相区分,故而我们无法讨论元代的回族史学。到明代回族史学家及其史学著述有较高的地位,而回族学者的历史著述基本是用汉文书写的。故而我们讲回族的史学从明代开始,而且讨论的是回族学者用汉文撰写的历史著述。

明初,明成祖派回族人郑和七次下西洋,访问过亚洲、非洲三十多个国家。郑和的空前壮举,促进了中外交通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国沿海居民的海外活动。随郑和出使的回族学者马欢、费信等人,著有《瀛涯胜览》、《星槎胜览》等书,对研究中西方交通史以及亚非许多国家的风土人情、地理沿革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回族著名的史学家李贽,更是用自己卓越的史识,针对社会的弊端提出了自己的深刻见解,他的观点对当时及以后的学者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李贽写了大量的历史学著作,包括《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李贽的这些著作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著作中包含李贽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及大量的史料,对于我们今天研究李贽及一些历史事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另外,明朝其他回族学者在史学方面也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例如马文升、张忻、詹应鹏等。清代有许多回族学者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成为史官,参与朝廷组织的大型史书的撰述。更多的学者私人撰史,内容涉及传统史学的各个方面,甚至于阿拉伯及伊斯兰教史。家谱作为一种记录家族迁徙发展、世系繁衍书籍,是以特殊形式组织、编写的家族生活史,对于我们研究回族的来源及其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