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蕃之国:成语里的盛邦众多国家

四蕃之国:成语里的盛邦众多国家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蕃之国,形容居于盛邦的有众多国家的人士。在这个外事接待机构中,“有府五人,史十一人,亭长四人,掌固六人”,这些都是当官的,具体的工作人员少说当有数百人。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述:“凡四蕃之国,经朝贡之后,自相诛绝及有罪灭者,盖三百余国。今所在者,七十余蕃。”后以“四蕃之国”形容众多国家。文中所谓的“四蕃之国”,原先是三百余国,到了唐代怎么归并成七十余国了,这个情况恐怕难以查稽了。

四蕃之国:成语里的盛邦众多国家

四蕃之国,形容居于盛邦的有众多国家的人士。语出《唐六典·尚书礼部·主客郎中》。

唐代域外来人中有使臣,有僧侣,有商人,还有为数不少的游客。他们怀着不同的目的来到唐朝,有些是出于猎奇,有些是心怀野心,有些是为了经商谋利,而有些则是由于迫不得已。但是在前来唐朝的外国人中,最主要的还是使臣、僧侣和商人这三类人,分别代表了当时各国在政治宗教商业方面对唐朝的浓厚兴趣。他们来到大唐,注目的中心还是京都长安。当时唐王朝设有外事机构鸿胪寺(亦称“司宾寺”,相当于现今的外交部)。在这个外事接待机构中,“有府五人,史十一人,亭长四人,掌固六人”,这些都是当官的,具体的工作人员少说当有数百人。对来唐的数量有“四蕃之国”之说,此为居于长安的有众多国家人士之谓也。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述:“凡四蕃之国,经朝贡之后,自相诛绝及有罪灭者,盖三百余国。今所在者,七十余蕃。”(《唐六典·尚书礼部·主客郎中》)后以“四蕃之国”形容众多国家。(www.xing528.com)

文中所谓的“四蕃之国”,原先是三百余国,到了唐代怎么归并成七十余国了,这个情况恐怕难以查稽了。但是,唐时来到唐王朝的,尤其是到唐的长安来访问和居住的,至少有七十余国,相关文献讲了事实,还一一列出了国名。这七十余国,东至日本新罗等地,西达大食、波斯、天竺、狮子国等地,南际真腊等国,从有关文献记载来看,还有相当的黑人朋友来到了唐都长安呢!当时入京的人数太多了,鸿胪寺就加以节制。据《续日本纪》卷三十五记载,宝龟九年十月曾有日本光仁天皇派出的一个使团达扬州后请求入京,全团十分庞大,最后“入京使人,仅限六十人”,其他的只能由扬州直接让其返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