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尚书》不等于伏生所授之《尚书》》

《古《尚书》不等于伏生所授之《尚书》》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者们往往认为汉初伏生所传的今文《尚书》才是真的先秦《尚书》,多出今文的《古文尚书》早已失传,今本只是魏晋人伪造的。古文献明确说伏生所传的《尚书》只是其所收藏的一部分,并不是其所藏《尚书》的全部。这里说的是伏生口传《尚书》20多篇,没有《尚书》经原文。[202]孔安国《尚书序》已经认为《尚书》本有百篇。《逸周书》的意思是没有列为学官的《周书》,并不是遗失复得的《周书》,称为《汲冢周书》是不对的。

《古《尚书》不等于伏生所授之《尚书》》

学者们往往认为汉初伏生所传的今文《尚书》才是真的先秦《尚书》,多出今文的《古文尚书》早已失传,今本只是魏晋人伪造的。其实不然。古文献明确说伏生所传的《尚书》只是其所收藏的一部分,并不是其所藏《尚书》的全部。考孔安国《尚书序》[201]:“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汉室龙兴,开设学校,旁求儒雅,以阐大猷。济南伏生,年过九十,失其本经,口以传授,裁二十余篇。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百篇之义,世莫得闻。”这里说的是伏生口传《尚书》20多篇,没有《尚书》经原文。孔安国此文和孔传都长期在私家里流传,没有广泛传播于社会,直到东晋的梅赜才上奏朝廷。司马迁也未必知道此文。正因为如此,司马迁《史记》对《尚书》的记载,与孔安国《尚书序》不同,认为伏生不是凭空口说,而是也有壁藏书。考《史记·儒林传》:“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汉书·儒林传》全取《史记》此文,而颜师古注曰:“卫宏《定古文尚书序》云:‘伏生老,不能正言,言不可晓也,使其女传言教错。齐人语多与颍川异,错所不知者凡十二三,略以其意属读而已。’”班固也没有见过孔安国《尚书序》,所以才只采录《史记》之文。《前汉纪》卷二十五《孝成皇帝纪》略同:“《尚书》本自济南伏生,为秦博士。及秦焚书,乃辟藏其书。汉兴,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得二十九篇。文帝欲征伏生。时年九十余,不能行。”[202]孔安国《尚书序》已经认为《尚书》本有百篇。[203]《史记》《汉书》《前汉纪》明说伏生所藏的《尚书》因为秦末战乱而丧失了几十篇。[204]因此,后来发现的《古文尚书》不在伏生《尚书》中的篇章,不能轻易指责为伪造。例如现存《逸周书》都是先秦文献,没有一篇是汉代以后伪造的,最晚的也是战国人追述或改编。当代学者已经认识到《逸周书》多与甲骨文金文相吻合,这是汉代以后的人伪造不了的。《逸周书》的意思是没有列为学官的《周书》,并不是遗失复得的《周书》,称为《汲冢周书》是不对的。《汉书·艺文志》:“《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纂焉,凡百篇。”《论衡·正说》:“盖《尚书》本百篇,孔子所授也。”汉代人说的《尚书》百篇很可能就是要加上现存的《逸周书》。[205](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