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虞世南:礼部尚书凌烟阁功臣图

虞世南:礼部尚书凌烟阁功臣图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礼部尚书永兴郡公虞世南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人。因为曾封为永兴县子,所以人称虞永兴。这种传说未必是事实,但至少折射出两点:君臣二人是文化交情,同时,在书法上李世民比虞世南要逊色许多。在政治、军事方面,虞世南几乎完全没有兴趣。对于这一点,李世民也不吝在公开场合加以宣扬,所以虞世南在史书中的形象也属于一代名臣。后来,李世民特地提升了他的爵位,封了个永兴县公,又追封礼部尚书,那都是虞世南的身后事了。

虞世南:礼部尚书凌烟阁功臣图

礼部尚书永兴郡公 虞世南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因为曾封为永兴县子,所以人称虞永兴。

现代人听说的虞世南就是一个书法家,其书法亲承王羲之七代孙僧智永传授,继承了二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冲和而有遒丽之气,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除了薛稷名气稍小之外,其他三位都是书法界的泰斗级人物。虞世南是个地地道道的文化人,李世民给他的评价是:“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说他有五个方面出色,当然,把道德伦理的放在前面,说他对国家忠诚,对朋友兄弟仗义,博学多才,文笔出众,最后才是字写得好。事实上,李世民自己就是一个超级的书法爱好者,死的时候还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带进了棺材。李世民和虞世南的交往,也多是在文化方面的。传说李世民写个“戬”字,左边写了,右边死活写不好,虞世南给他补了右半边。李世民拿给魏徵看,说:“我学虞世南的字有点像吧?”魏徵说:“右半边已经很像了。”这种传说未必是事实,但至少折射出两点:君臣二人是文化交情,同时,在书法上李世民比虞世南要逊色许多。(www.xing528.com)

照年龄说,虞世南比李世民大了四十多岁。在政治军事方面,虞世南几乎完全没有兴趣。玄武门之变这样的重大事件,没有记录说虞世南去了,而且即便他去了也是凑数的——一个七十来岁的老书生,去这种打架的场合能干什么呢?然而,也许是年龄反差较大的缘故,在李世民身边的这班大臣中虞世南恰恰是属于敢于敲警钟的,除了魏徵这个职业敲钟人之外,当属虞世南给李世民留下的印象最深。虽说虞世南所提无非是勤俭修德一类的老生常谈,但作为长者的训诫,李世民还是特别尊重的。对于这一点,李世民也不吝在公开场合加以宣扬,所以虞世南在史书中的形象也属于一代名臣。如果不是碰上李世民,虞世南恐怕就要归到《唐书》的《文苑传》里那一群文人之中了。这不是臆测,看看虞世南最后的封爵吧——永兴县子。爵位的排序是公、侯、伯、子、男,虞世南是“永兴县子”,这是凌烟阁上独一无二的,除了李孝恭是王爷之外,其余一律都是“国公”。后来,李世民特地提升了他的爵位,封了个永兴县公,又追封礼部尚书,那都是虞世南的身后事了。关于虞世南的儿子虞昶,稍后的宰相许敬宗曾拿他和来家兄弟比较,说:“来护儿儿作宰相,虞世南男作木匠。”以此说明当时任人唯贤,并不以出身贵贱用人。其实,虞昶虽然没有乃父的才华,却也是从管理工程的匠作监做起,最后做到工部侍郎的,并非民间的木匠可比。

虞世南的主要成就是文化方面的,所以题词也选了《莫相疑行》中描摹文士的两句诗:“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而且其中的“观我落笔”恰有双关的效果,既能体现虞世南的文才,也可以用来表现他的书法技艺,颇为巧妙。只可惜,字体仿的是草篆,而不是虞世南本人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