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兵部尚书英国公李世勣——凌烟阁功臣图

兵部尚书英国公李世勣——凌烟阁功臣图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兵部尚书英国公李世勣一个人五六个名字实在很讨厌,其实他就是小说里的瓦岗寨军师徐茂功。但是李密也不傻,翟让很多老部下能力极强,他不仅没杀,反而笼络重用,李世勣就是其中之一。不过,由于李世勣当时也在火并现场,而且隶属翟让一方,打斗中身负重伤。随后,李密出征与王世充作战,李世勣在后防坐镇。值得一提的是李世勣的孙子徐敬业,后来因为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被杀,李世勣的子孙大多受到连累。

兵部尚书英国公李世勣——凌烟阁功臣图

兵部尚书英国公 李世勣

一个人五六个名字实在很讨厌,其实他就是小说里的瓦岗寨军师徐茂功。这人本来叫徐世勣(594—669),字懋功,后来讹写成茂功或茂公。后来归唐,李渊赐他姓李,所以就成了李世勣。再后来李世民做了皇帝,为了避讳,又去掉一个“世”,变成了李勣。

李世勣虽说姓名上花样太多,但自身的事迹经历却线条清晰,小说、故事中的徐茂功也和历史上的李世勣相去不算太远。瓦岗军是翟让建立起来的,李世勣和小说中经常出现的王伯当、单雄信等也的确都是当时的成员。后来,瓦岗寨接收了一个李密,能打仗,又很有领导才能,慢慢地就俨然成为瓦岗寨的领袖。一山不容二虎,李、翟火并,翟让最后输了个精光,连性命都丢了。但是李密也不傻,翟让很多老部下能力极强,他不仅没杀,反而笼络重用,李世勣就是其中之一。不过,由于李世勣当时也在火并现场,而且隶属翟让一方,打斗中身负重伤。随后,李密出征与王世充作战,李世勣在后防坐镇。李密运气不佳,被王世充击溃,带着残兵逃走。想想当初自己杀翟让的时候李世勣差点也顺便丢了性命,实在不太敢回去,于是索性去投靠了李渊。李渊是很现实的人,早先李密风头正盛的时候,李渊对他推崇备至,现在如此狼狈来投,客气一番之后给个不痛不痒的小官就打发了,所以李密很不高兴。但李密这么一来,李世勣很被动,主人投降别人了,自己这个管家怎么办呢?按说李密投降了李渊,他只要把地盘移交给李渊就没事了,可这么一来,献地投降的功劳算谁的呢?李世勣还是比较仗义的一个人,他只是派人把土地军队的册目送到李密那里,要献你自己去献吧。这个做法当然全部被李渊看在眼里,所以他非常欣赏李世勣的人品,不仅给了他国公的爵位,还赐姓李。也许是这样一个反差进一步刺激了李密,李密很快又反叛了,兵败被杀。李世勣一如既往地出于对故主的深情,上表请求为其服丧,而且以君礼厚葬。

降唐之后,李世勣的军事指挥才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先是跟随李世民征讨窦建德、王世充,后来又跟李孝恭讨伐辅公祏,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到了打突厥的时候,他已经是唐军少数几个顶级将领之一,给颉利可汗致命一击的奇袭策略正是他和李靖共同商议的杰作。作为当时的杰出将领,李世勣并非昙花一现,不仅贞观后期曾跟随李世民一起征讨高丽,甚至到了唐高宗时代还以七十三岁高龄再度领兵出征高丽,并且大获全胜,完成了李世民都没有做到的事。(www.xing528.com)

作为一名降将,李世勣能得到唐王朝三代君主的信任,除了他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更在于他做人的原则。对旧主李密的态度、对昔日同袍单雄信等人的情谊反映了他的品德,对君主家务事的态度则反映了他的智慧。他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不是没机会,而是没去。李世民曾经征询过他,他推辞不语。这样的人有两个,另一个正是李靖。李世勣活得比较长,后来还遇到了武则天,对她做不做皇后的事李世勣同样一言不发,而坚决反对的褚遂良就倒霉了。值得一提的是李世勣的孙子徐敬业,后来因为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被杀,李世勣的子孙大多受到连累。

李世勣的一生富于传奇色彩,用他的经历写一部小说一定很好看,给他这样两句充满慨叹的题词“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杜甫《可叹》),也算是意味深长。字体仿的是书圣王羲之的名帖《兰亭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