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朝功臣:李靖与李勣合力剿厥

唐朝功臣:李靖与李勣合力剿厥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花季少年李勣在中原战场茁壮成长,开始与正在南方开辟新天地的李靖并称战神。更多的时候,是两人联手合作、双剑合璧的情景。如果说剿灭辅公祏时,李靖与李勣之间的合作是蜻蜓点水,那么在毁灭东突厥的过程中,绝对属于珠联璧合。先是心有灵犀,继而一拍即合,随后一唱一和,总能遥相呼应,最终齐奏凯歌,本场战争中二李之间的默契配合,堪称完美。

唐朝功臣:李靖与李勣合力剿厥

不管怎样,李勣平安回到长安,徐盖又暂时没有性命之忧,对于李渊来说,是莫大的喜事。对于李勣,李渊有种说不出的喜爱。

公元621年,一切准备停当之后,李世民东出潼关,征讨王世充。作为在中原地区跌打滚爬多年的老手,李勣自然要随军出征。

最终李勣帮着李世民,攻占“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虎牢关,而李世民正是凭借虎牢关,生生将窦建德耗干。

中原的统一,李世民功勋卓著,被李渊授予 “天策上将”;李勣功不可没,被李渊授予“天策下将”。

在李渊心中,李勣是仅次于李世民的第二号功臣;在李世民心中,仅次于自己的是尉迟恭,而不是李勣,因为尉迟恭非但救了自己的命,还在洛阳战场上狮吼龙吟,打出了军威。

按照李世民的理解,应该给尉迟恭大大的奖赏。但李渊是皇帝,封多大的官,奖多大的赏,皇帝说了算。

李渊明确告诉李世民,中原地区的所有战事,都不应离开李勣!

因此在随后征讨刘黑闼、徐圆朗的战争中,都有李勣的身影。

花季少年李勣在中原战场茁壮成长,开始与正在南方开辟新天地的李靖并称战神。不过相对于大器晚成的李靖,李勣在年龄上拥有绝对优势——李世民第一次东征时,含泪拒绝了老态龙钟的李靖的出战申请,却将李勣带在了身边。在李治时代那场灭高句丽的战争中,当李靖托着玲珑塔飞天时,年迈的李勣还能够坐在平壤的皇宫中,与新生代领军人物薛仁贵推杯换盏。

人都说同行冤家,冤家路窄,可对于李靖、李勣来说,同处一个屋檐下,也没觉得路有多窄,人有多冤。更多的时候,是两人联手合作、双剑合璧的情景。这只能说两人除了“武商”高深莫测外,情商也很高。

高手之间也有友谊。李靖与李勣创造了精英人群和谐相处的新模式,并将战地风云吹向新高度。当然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李世民超高的“政商”。

在随后的对外战争中,李靖与李勣有过两次合作,第一次是剿灭江南的辅公祏,第二次是毁灭北方的东突厥

对辅公祏那场战争中,李孝恭是名义上的统帅,实际的总指挥权在李靖手中,不过真正将拥有十万大军的辅公祏送上断头台的,是李勣。

中原与江南地区的硝烟散尽之后,对东突厥的毁灭式打击提上日程。按照李世民的理解,应该将最能打的人,安排到最该打的人的对面。

毫无疑问,最能打的人是李靖与李勣,最该打的人是突利、颉利两可汗

为什么不派尉迟恭?在冲锋陷阵方面,尉迟恭可是不折不扣的猛人。不是不想派,而是不敢派,尉迟恭对待敌人与对待自己人一样,都很猛。

就像前面提到的,一次小范围酒会,看到某位将领坐到了自己的上位时,尉迟恭丝毫不给面子:你有什么资格坐到我上面!坐在下面的李道宗试图解劝,被发了疯的尉迟恭差点打瞎眼——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

史书没有记载坐在上面的那位将领的名字,但武将里面,真正有实力坐在尉迟恭上面的,其实并不多、李靖、李勣、侯君集。李靖德高望重,打遍天下无敌手,尉迟恭没有理由不服;侯君集几乎与尉迟恭没什么交集,恩和怨都无从谈起,而且公元643年侯君集因造反被杀后,李世民依旧没有起用早已被边缘化的尉迟恭。他担心情商不高的尉迟恭无法与新的领军人物搞好关系。

侯君集死后的新领军人物,是李勣。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没有交集、没有摩擦、没有利益冲突,哪来的恨?在李靖、李勣,侯君集三人中,与尉迟恭有交集、有摩擦、有利益冲突的,只有李勣。

洛阳战场上,尉迟恭枪挑单雄信,勇救秦王时,李勣在唐军队伍中对着结拜兄弟单雄信高喊:对面的乃是秦王李世民,休伤他性命!(www.xing528.com)

如果单雄信真是因为兄弟的呼喊而主动停手,尉迟恭勇救秦王的功劳会大打折扣。洛阳城破,单雄信将要被处死时,李勣作为大唐一员,在李世民面前拼命为单雄信求情,一旁的尉迟恭,心里不会有什么好滋味。

李世民带着尉迟恭刺探窦建徳大营时,放出豪言:有尉迟恭在,再多的夏军,能奈我何!此时的李勣正在与秦琼、程咬金一起,负责后方掩护,听到李世民的话语后,李勣会怎么想?当时对中原地形最熟悉、对窦建德最熟知的是李勣,不是尉迟恭。

尉迟恭原以为中原大战中除了李世民之外,自己的功劳最大,可结果是,部队凯旋回到长安后,李渊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封李勣为“天策下将”,而自己啥都不是!后来李世民实在看不过去,封自己的爱将为秦王府左二副护军。

你有什么资格坐到我上面!这是尉迟恭发自内心的呼喊,已经压抑了十几年,索性就爆发吧!可他最终的爆发对象不是坐在他上面的李勣,而是坐在他下面的李道宗。

不巧的是,这个李道宗,还是李世民的亲堂弟!

爱恨两绵绵。无可否认,尉迟恭是李世民的嫡系,三次临危救主早已在李世民的心中烙下重印,可这又能怎样?

尉迟恭打架可以,单枪匹马横扫一大片,可是战争不单纯是打架,指挥千军万马游刃有余,维持边疆持久和平,靠的是全才,不是猛才。

尉迟恭是猛才,李勣是全才。

李靖老了,侯君集死了,只能靠李勣,而要依靠李勣,尉迟恭只能继续靠边站,就这么简单。

听话的时候是嫡系,不听话的时候是敌系。挟功自傲的尉迟恭不是不听话,而是太不听话。他不但在武将堆里闹,对于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这些文官,也是毫不留情。李世民无奈之下,只能将尉迟恭逐出京城,远离是非。

显然,他离开后,是非会少很多。

显然,扯得有点远,请给个线头,让我再捯回去。

如果说剿灭辅公祏时,李靖与李勣之间的合作是蜻蜓点水,那么在毁灭东突厥的过程中,绝对属于珠联璧合。

公元625年,颉利可汗带领十万精兵越过北方边界,一路南下,袭击并州(今太原周边区域)。

唐高祖李渊从江淮地区将李靖与李勣同时调往北方前线,抗击突厥。不过从当时交战双方的战果来看,大唐也仅能维持不败。要说大胜,从当时的条件看,显然不具备。

不过此后不久,东突厥国发生内乱,帮派林立,各自为政,大大削弱了突厥人的战斗力。李世民利用有利时机,任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定道行军总管,连同并州都督李勣、灵州都督万彻、华州刺史柴绍一起,对东突厥展开终极大战。

先是心有灵犀,继而一拍即合,随后一唱一和,总能遥相呼应,最终齐奏凯歌,本场战争中二李之间的默契配合,堪称完美。

没有急功近利,没有争强好胜,只有相互成全。如果说智商是一个人成功的阶梯,情商则是阶梯两边的扶手。不借助扶手而去“勇攀高峰”,攀得越高,跌得越重。

李靖与李勣之所以成为名垂千古的战神级人物,拥有较高情商是重要因素。人可以有个性,但不要个性十足;团结协作中,不服从大局的个性,一定会格格不入。平凡人如此,牛人也一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