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孝道的实践:三年守孝如天子,《尚书》之智

孝道的实践:三年守孝如天子,《尚书》之智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父母去世之后,要守孝三年。最好的做法是,将父亲生前的意愿继续贯彻三年。三年之孝的要求,不仅适用于一般的士大夫阶层,天子也要做到。《尚书》中记载高宗守丧,三年不谈政事。儒家讲究上行下效,既然天子都能做到守孝三年,臣民更应如此。可是,对于三年之孝这个规矩,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并愿意遵从。这段话,回答了三年之孝的依据。就是为了回报孩提时代父母付出的三年养育之恩。

孝道的实践:三年守孝如天子,《尚书》之智

父母去世之后,要守孝三年。最好的做法是,将父亲生前的意愿继续贯彻三年。孔子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里仁》)还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

三年之孝的要求,不仅适用于一般的士大夫阶层,天子也要做到。《论语·宪问》载:“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这段话中的“高宗”是商王武宗,“谅阴”是指古时天子守丧,“冢宰”是官职名,相当于后世的宰相。《尚书》中记载高宗守丧,三年不谈政事。子张就这句话向孔子请教。孔子说:“不仅高宗,古人都这样做。天子的父亲驾崩之后,天子本人也要守孝三年,这段时间内,朝廷百官都各自做好本职工作,并且由冢宰主持朝政。”

儒家讲究上行下效,既然天子都能做到守孝三年,臣民更应如此。可是,对于三年之孝这个规矩,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并愿意遵从。孔门弟子宰我就当着孔子的面,提出了异议。《论语·阳货》中有一段宰我和孔子之间的对话: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

曰:“安。”(www.xing528.com)

“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宰我觉得服丧三年,时间太长了。他还给自己找了很多理由: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荒废。旧谷吃完,新谷熟了,经过一年时间就可以了。孔子却说:“才刚刚过了一年,你就开始吃起了大米饭,穿起了锦缎衣,这样做你觉得心安吗?”宰我说:“心安。”孔子说:“你觉得心安,那你就去做吧!君子守丧,吃美味也不会觉得可口,听音乐也不会感觉快乐,住在家中也不觉得舒服,所以就不这么做。如今你既然觉得心安,那你就去做吧!”宰我出去后,孔子说:“宰我真是不仁啊!小孩子从一生下来,长到三岁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服丧三年,是天下通行的丧礼。难道宰我就不能付出三年之爱回报他的父母吗?”

这段话,回答了三年之孝的依据。为什么要守孝三年?就是为了回报孩提时代父母付出的三年养育之恩。早在孔子之前,中国就已经有为父母守丧三年的习惯,而儒家把这个风俗加以道德制度化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