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壶里春秋:司马迁揭示秦楚王权更迭史的秘密

壶里春秋:司马迁揭示秦楚王权更迭史的秘密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司马迁把目光由天上转向人间,由臆断式的“究天人之际”,转向追求“通古今之变”,则要成功得多。正因为司马迁特别注意“世异变,成功大”,所以他对秦楚到楚汉之际的王权更迭史的秘密,比前人有更多发现。又司马迁将汉得以兴的措施,概括为八个字:“承敝易变,使人不倦。”他说,历史证明,人心无不“患贫”,王侯封君都不能免,何况寻常百姓;历史又证明,“礼生于有而废于无”,国富才能讲礼,而国富的基础便是民富。

壶里春秋:司马迁揭示秦楚王权更迭史的秘密

司马迁把目光由天上转向人间,由臆断式的“究天人之际”,转向追求“通古今之变”,则要成功得多。那原因,固然由于历史不断变异的事实俱在。但也由于司马迁大难不死,反而有机会深刻观省社会的黑暗面,因此对历史的看法,去其天真,增其怀疑,察其幽微,考其成说,力求找到支配变异的秘密。这一来,他的信仰与他的研究,必然发生冲突。司马迁的伟大,正在于他具有史学家的应有品格,坚持从历史本身说明历史,只写出他相信是事实的东西,而不顾经义或时论是否认为悖谬。

例如说,“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1]。相反,汉高祖吸取秦朝教训,大封同姓“以承卫天子”,结果百年间“大者叛逆,小者不轨法”[2],累得景、武二帝用尽力气,才将割据势力压下去,正好反证秦废分封是安宁之术。

诸如此类的矛盾现象,都是对董仲舒的古今世道不变论的否定,自然也证明治道需“奉天而法古”说的错误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3]

这就是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方法。显而易见,它同那种为当代帝王政治需要服务的主观方法,同那种专门揣摩“今上”心意而恣意扭曲古人行事的恶劣伎俩,是对立的。用它来研究历史,便可能较少偏见,较合实际。

正因为司马迁特别注意“世异变,成功大”,所以他对秦楚到楚汉之际的王权更迭史的秘密,比前人有更多发现。

司马迁将汉得以兴的措施,概括为八个字:“承敝易变,使人不倦。”[4]他认为,人们所艳称的汤、武之治,奥妙也不过如此[5]。所以,他著“八书”,也就是在他看来王者得天下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的八个方面,那成功的经验也在于懂得治道必须“承敝通变”[6]

问题当然在于如何“使人不倦”。司马迁认为,除了统治者的心态要改,更应设法适应被治者的心态。他说,历史证明,人心无不“患贫”,王侯封君都不能免,何况寻常百姓;历史又证明,“礼生于有而废于无”,国富才能讲礼,而国富的基础便是民富。所以,他认定,最好的治道是因民所欲,听民求富,因为任何说教都改变不了人们追求乐生的愿望,“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www.xing528.com)

1989年

【注释】

[1]《史记·六国年表》序。

[2]《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

[3]《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

[4]《史记·高祖本纪》太史公曰。

[5]“汤、武承弊易变,使民不倦,各兢兢所以为治。”见《史记·平准书》太史公曰。

[6]《史记·太史公自序》关于“八书”的总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