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泥地面起砂问题解决方案

水泥地面起砂问题解决方案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面起砂表现为表面脱落、沙砾裸露、起灰和掉砂甚至出现凸凹不平,影响清洁卫生和正常使用。但在实际施工中,因水泥砂浆放置时间较长,人为地把水灰比调大,砂浆强度降低,完工后一经走动,就会起灰。2)砂粒度过细,拌和时需水量大,水灰比加大,强度降低。砂子含泥量过大,也会影响水泥和沙子的黏结力,容易生成地面起砂。严格控制水泥砂浆的水灰比。水灰比过大,地面强度就低,地表面粗糙,不耐磨,也就易起砂。

水泥地面起砂问题解决方案

【问题表现】

地面起砂表现为表面脱落、沙砾裸露、起灰和掉砂甚至出现凸凹不平,影响清洁卫生和正常使用。

【规范规定】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2010)

5.1.6 水泥类整体面层的抹平工作应在水泥初凝前完成,压光工作应该在水泥终凝前完成。

5.2.7 面层表面应洁净,不应有裂纹、脱皮、麻面、起砂等缺陷。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按本规范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

【原因分析】

(1)水泥砂浆水灰比过大,即砂浆稠度过大。根据试验证明,水泥水化作用所需的水分均为水泥重量的20%~25%。但在实际施工中,因水泥砂浆放置时间较长,人为地把水灰比调大,砂浆强度降低,完工后一经走动,就会起灰。

(2)对水泥硬化时间掌握不好,工序安排不适当,造成地面压光时间过早或过迟。压光过早,水泥水化作用刚刚开始,凝胶尚未全部形成,游离水分还比较多,虽经压光,表面还会出现水光,对面层砂浆的强度和抗磨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压光过迟会扰动已经硬化的表面,也就降低面层的强度和抗磨能力。(www.xing528.com)

(3)养护不适当。水泥水化作用必须在潮湿环境下才能进行。如养护时间不够,在干燥环境中面层水分迅速蒸发,水泥水化作用就会受到影响,减缓硬化速度,严重时甚至停止硬化,致使水泥砂浆脱水而影响强度和抗磨能力。

(4)原材料不符合要求:

1)水泥强度等级低,或用过期结块水泥、受潮结块水泥,这种水泥活性差,影响面层强度和耐磨性能。

2)砂粒度过细,拌和时需水量大,水灰比加大,强度降低。砂子含泥量过大,也会影响水泥和沙子的黏结力,容易生成地面起砂。

【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水泥砂浆的水灰比。水灰比过大,地面强度就低,地表面粗糙,不耐磨,也就易起砂。水除了与水泥发生水化作用外,还有多余的游离水分,待缓慢蒸发,致使水泥浆面层出现无数毛细孔,毛细孔的形成降低了砂浆的密实性,减少了水泥砂浆面层的实际厚度,从而强度下降,也就易磨损跑砂。另外,表面水分过多会使面层压光时间延长,这样有可能超过水泥的终凝时间,自然无法保证地面质量。

(2)掌握好压光时间。水泥砂浆应随铺随拍实,用木抹子抹平,铁抹子压光。铁抹子压光工作要控制在终凝前完成。压光过早,表面会游浮一层水,必然影响砂浆强度;压光时间过迟,会扰动或易损伤水泥凝胶体的凝结结构,影响砂浆强度的增长,面层的毛细孔也难消除,起砂现象就产生无疑了。

(3)加强对地坪的养护。养护工作的好坏对地面质量的优劣关系极大。养护时间不够,则在干燥空气中,水分不断蒸发,就会减缓甚至停止硬化,面层砂浆就无法达到设计强度,进而发生脱皮或砂粒外露等毛病,起砂也就在所难免。

(4)地面面层砂浆不要用细砂。地面承受着各种摩擦和撞击,应该使地面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磨性能。粗砂、中砂无论在强度上还是耐磨性上都胜过细砂。对于沙子的使用,还要注意含泥量不要大于3%,否则会影响水泥与砂的胶结作用,降低砂浆强度,楼地面肯定要起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