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结构检测与鉴定的综合评定方法

结构检测与鉴定的综合评定方法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④当Rsi≥25%时,楼层危险性等级评定为Du 级。根据《危标》基础层危险性等级判定准则,基础层危险性等级评定为Au 级。②根据已知条件,第6 层中柱、边柱和角柱危险构件数量ndpc6、ndsc6、ndcc6分别为3 根、2 根和2 根,中梁和边梁危险构件数量ndpmb6、ndsmb6分别为6 根和4 根。根据公式,第6 层危险构件综合比例Rs6可按下式计算:5%≤Rs6 <25%,根据《危标》上部结构楼层危险性等级判定准则,第6 层楼层危险性等级评定为Cu 级。

结构检测与鉴定的综合评定方法

1)基础层危险性等级判定

(1)基础危险构件综合比例Rf

基础危险构件综合比例Rf 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ndf为基础危险构件数量;nf 为基础构件数量。

(2)基础层危险性等级判定准则

基础层危险性等级可根据基础危险构件综合比例Rf 进行判定:

①当Rf =0 时,基础层危险性等级评定为Au 级;

②当0 <Rf <5%时,基础层危险性等级评定为Bu 级;

③当5%≤Rf <25%时,基础层危险性等级评定为Cu 级;

④当Rf≥25%时,基础层危险性等级评定为Du 级。

2)上部结构(含地下室)楼层危险性等级判定

(1)楼层危险构件综合比例Rsi

上部结构(含地下室)各楼层的危险构件综合比例Rsi按式(8.11)进行计算。 考虑到连续破坏效应,当本层下任一楼层中竖向承重构件(含基础)评定为危险构件时,本层与该危险构件上下对应位置的竖向构件,不论其是否评定为危险构件,均应计入危险构件数量。

式中:ndpci、ndsci、ndcci、ndwi——第i 层中柱、边柱、角柱及墙体危险构件数量;

npci、nsci、ncci、nwi——第i 层中柱、边柱、角柱及墙体构件数量;

ndrti、ndpmbi、ndsmbi——第i 层屋架、中梁、边梁危险构件数量;

nrti、npmbi、nsmbi——第i 层屋架、中梁、边梁构件数量;

ndsbi、ndsi——第i 层次梁、楼屋面板危险构件数量;

nsbi、nsi——第i 层次梁、楼屋面板构件数量;

ndsmi——第i 层围护结构危险构件数量;

nsmi——第i 层围护结构构件数量。

由于不同类型构件在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不同,其构件失效造成的危害也存在显著差异。 鉴于前文主要构件和一般构件的划分相对粗略,公式(8.11)根据各类构件重要性程度的不同进行细分,并分别乘以相应权重系数后叠加计算各楼层的危险构件综合比例Rsi,更为科学合理。

在分层计算时,地下室按结构层分层,但架空层不作为一层;对于局部地下室或局部出屋面楼层,可合并归入相邻楼层计算危险构件百分比,不单独作为一层计算。

(2)上部结构(含地下室)楼层危险性等级判定准则

楼层危险性等级可根据该楼层(含地下室)的危险构件综合比例Rsi按如下准则判定:

①当Rsi =0 时,楼层危险性等级评定为Au 级。(www.xing528.com)

②当0 <Rsi <5%时,楼层危险性等级评定为Bu 级。

③当5%≤Rsi <25%时,楼层危险性等级评定为Cu 级。

④当Rsi≥25%时,楼层危险性等级评定为Du 级。

3)房屋危险性等级判定

(1)房屋整体结构(含地下室)危险构件综合比例R

房屋整体结构(含地下室)危险构件综合比例R 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F——上部结构层数;

B——地下室结构层数。

(2)房屋危险性等级判定准则

判定房屋危险性等级应采用房屋整体结构(含地下室)危险构件综合比例R 结合基础、楼层(含地下室)危险性等级两个参数进行综合判定。 其中,房屋整体结构(含地下室)危险构件综合比例R 是一个宏观指标,但不能反映危险构件的分布情况,特别是当危险构件集中出现在某层或集中出现在各层的同一部位时,整体结构(含地下室)危险构件综合比例所代表的计算结果可能导致其危险程度降低。 增加楼层危险性等级判定后,可有效避免这类情况的出现。 房屋危险性等级判定准则为:

①当R=0,评定为A 级。

②当0 <R<5%时,若基础及上部结构各楼层(含地下室)危险性等级不含Du 级时,评定为B 级,否则为C 级。

③当5%≤R<25%时,若基础及上部结构各楼层(含地下室)危险性等级中Du 级的层数不超过(F+B+f)/3 时,评定为C 级,否则为D 级。

④当R≥25%时,评定为D 级。

【例题8.1】某6 层框架结构办公楼(无地下室),每层结构布置相同,如图8.2 所示。 经检测鉴定,地基评定为非危险状态;基础和围护结构构件均没有危险点,上部结构也仅在在第6 层(顶层)发现危险点,其中在第6 层中有3 根中柱、2 根边柱、2 根角柱、6 根中梁和4 根边梁发现危险点,试判断该办公楼的基础层危险性等级和上部结构各楼层危险性等级(围护结构构件数量为72 个)。

【解】(1)基础层危险性等级判定

由于基础危险构件数量ndf为0,由公式(8.10)可得基础层危险构件综合比例Rf 为0。 根据《危标》基础层危险性等级判定准则,基础层危险性等级评定为Au 级。

图8.2 1—6 层结构平面布置图

(2)上部结构各楼层危险性等级判定

①除第6 层外,其他楼层未见危险构件,故1—5 层楼层危险性等级评定为Au 级。

②根据已知条件,第6 层中柱、边柱和角柱危险构件数量ndpc6、ndsc6、ndcc6分别为3 根、2 根和2 根,中梁和边梁危险构件数量ndpmb6、ndsmb6分别为6 根和4 根。

经统计,在第6 层中:中柱、边柱和角柱的数量npc6、nsc6和ncc6分别为16 根,16 根和4 根;中梁和边梁的数量npmb6和nsmb6分别为36 根和24 根;第6 层次梁和楼面板数量nsb6和ns6分别为25 根和50 块;围护结构构件数量nsm6为72 个。 根据公式(8.11),第6 层危险构件综合比例Rs6可按下式计算:

5%≤Rs6 <25%,根据《危标》上部结构(含地下室)楼层危险性等级判定准则,第6 层楼层危险性等级评定为Cu 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