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防滑、混凝土垫层、钢纤维混凝土、刚性垫层

防滑、混凝土垫层、钢纤维混凝土、刚性垫层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6 地面3.2.2公共场所的门厅、走道、室外坡道及经常用水冲洗或潮湿、结露等容易受影响的地面,应采用防滑面层。21 地面4.1.3通行车辆以及从车辆上倾卸物件或在地面上翻转物件等地面,应采用混凝土垫层。22 地面4.1.4生产过程中有防油渗要求及有汞滴漏的地面,应采用密实性好的钢纤维混凝土或配筋混凝土垫层。23 地面4.1.5有水及浸蚀介质作用的地面,应采用刚性垫层。

防滑、混凝土垫层、钢纤维混凝土、刚性垫层

扫描进入建识网

表4-4 楼地面涉及的规范条款

续表

续表

续表

规范原文摘录

1 通则6.5.1

厕所、盥洗室、浴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物的厕所、盥洗室、浴室不应直接布置在餐厅、食品加工、食品贮存、医药、医疗、变配电等有严格卫生要求或防水、防潮要求用房的上层;除本套住宅外,住宅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的卧室、起居室厨房和餐厅的上层;

2 卫生设备配置的数量应符合专用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在公用厕所男女厕位的比例中,应适当加大女厕位比例;

3 卫生用房宜有天然采光和不向邻室对流的自然通风,无直接自然通风和严寒及寒冷地区用房宜设自然通风道;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通风换气要求时,应采用机械通风;

4 楼地面、楼地面沟槽、管道穿楼板及楼板接墙面处应严密防水、防渗漏;

5 楼地面、墙面或墙裙的面层应采用不吸水、不吸污、耐腐蚀、易清洗的材料;

6 楼地面应防滑,楼地面标高宜略低于走道标高,并应有坡度坡向地漏或水沟;

7 室内上下水管和浴室顶棚应防冷凝水下滴,浴室热水管应防止烫人;

8 公用男女厕所宜分设前室,或有遮挡措施;

9 公用厕所宜设置独立的清洁间。

2 通则6.12.1

底层地面的基本构造层宜为面层、垫层和地基;楼层地面的基本构造层宜为面层和楼板。当底层地面或楼面的基本构造不能满足使用或构造要求时,可增设结合层、隔离层、填充层、找平层保温层等其他构造层。

3 通则6.12.2

除有特殊使用要求外,楼地面应满足平整、耐磨、不起尘、防滑、防污染、隔声、易于清洁等要求。

4 通则6.12.3

厕浴间、厨房等受水或非腐蚀性液体经常浸湿的楼地面应采用防水、防滑类面层,且应低于相邻楼地面,并设排水坡坡向地漏;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楼层结构必须采用现浇混凝土或整块预制混凝土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混凝土翻边,其高度不应小于120 mm。

经常有水流淌的楼地面应低于相邻楼地面或设门槛等挡水设施,且应有排水措施,其楼地面应采用不吸水、易冲洗、防滑的面层材料,并应设置防水隔离层。

5 通则6.12.4

筑于地基土上的地面,应根据需要采取防潮、防基土冻胀、防不均匀沉陷等措施。

6 通则6.12.8

采暖房间的楼地面,可不采取保温措施,但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采取局部保温措施:

1 架空或悬挑部分楼层地面,直接对室外或临非采暖房间的;

2 严寒地区建筑物周边无采暖管沟时,底层地面在外墙内侧0.50~1.00 m范围内宜采取保温措施,其传热阻不应小于外墙的传热阻。

7 防规5.1.2(节选)

民用建筑耐火等级可分为一、二、三、四级。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相应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5.1.2的规定。

表5.1.2 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相应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节选)

注:(1)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以木柱承重且墙体采用不燃材料的建筑,其耐火等级应按四级确定。
(2)住宅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可按现行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的规定执行。

8 防规5.1.4

建筑高度大于100 m的民用建筑,其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 h。

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上人平屋顶,其屋面板的耐火极限分别不应低于1.50h和1.00 h。

9 住建7.1.2

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不应大于75 dB。应采取构造措施提高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

10 住建7.1.3

空气声计权隔声量,楼板不应小于40 dB(分隔住宅和非居住用途空间的楼板不应小于55 dB),分户墙不应小于40dB,外窗不应小于30 dB,户门不应小于25 dB。

应采取构造措施提高楼板、分户墙、外窗、户门的空气声隔声性能。

11 住设7.3.2

分户墙和分户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分隔卧室、起居室(厅)的分户墙和分户楼板,空气声隔声评价量(Rw+C)应大于45 dB;

2 分隔住宅和非居住用途空间的楼板,空气声隔声评价量(Rw+Ctr)应大于51 dB。

12 住设7.3.3

卧室、起居室(厅)的分户楼板的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宜小于75 dB。当条件受到限制时,分户楼板的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应小于85 dB,且应在楼板上预留可供今后改善的条件。

13 住设7.4.1

住宅的屋面、地面、外墙、外窗应采取防止雨水和冰雪融化水侵入室内的措施。

14 地面3.1.5

建筑物的底层地面标高,宜高出室外地面150 mm。当有生产、使用的特殊要求或建筑物预期有较大沉降量等其他原因时,应增大室内外高差。

15 地面3.1.7

有水或非腐蚀性液体经常浸湿、流淌的地面,应设置隔离层并采用不吸水、易冲洗、防滑的面层材料,隔离层应采用防水材料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上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尚应设置配筋混凝土整浇层。

16 地面3.2.2

公共场所的门厅、走道、室外坡道及经常用水冲洗或潮湿、结露等容易受影响的地面,应采用防滑面层。

17 地面3.2.10

有采暖要求的地面,可选用热源为低温热水的地面辐射供暖,面层宜采用地砖、水泥砂浆、木板、强化复合木地板等。

18 地面3.8.3

有保温、隔热、隔声等要求的地面,其地面构造及厚度应通过计算确定,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19 地面4.1.1

现浇整体面层、以黏结剂结合的整体面层和以黏结剂或砂浆结合的块材面层,宜采用混凝土垫层。

20 地面4.1.2

以砂或炉渣结合的块材面层,宜采用碎(卵)石、灰土、炉(矿)渣、三合土等垫层。

21 地面4.1.3

通行车辆以及从车辆上倾卸物件或在地面上翻转物件等地面,应采用混凝土垫层。

22 地面4.1.4

生产过程中有防油渗要求及有汞滴漏的地面,应采用密实性好的钢纤维混凝土或配筋混凝土垫层。

23 地面4.1.5

有水及浸蚀介质作用的地面,应采用刚性垫层。

24 地面4.2.1

底层地面垫层材料的厚度和要求,应根据地基土质特性、地下水特征、使用要求、面层类型、施工条件以及技术经济等综合因素确定。

25 地面4.2.2

混凝土垫层、钢筋混凝土垫层或钢纤维混凝土垫层的厚度,可按附录C的规定计算确定,且主要荷载为大面积密集堆料、无机床基础的普通金属切削机床或无轨运输车辆等的地面垫层不得小于100 mm,其他地面垫层不得小于80 mm。

26 地面4.2.3

主要地面荷载为大面积密集堆料、无机床基础的普通金属切削机床或无轨运输车辆等时,当地基经处理后填土压实系数大于或等于0.94时,其混凝土垫层厚度,可按附录B的规定确定。

27 地面4.2.4

垫层的防冻,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季节性冰冻地区非采暖房间的地面以及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和坡道等,当土壤标准冻深大于600 mm,且在冻深范围内为冻胀土或强冻胀土,采用混凝土垫层时,应在垫层下采取防冻害措施。有关防冻害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有关规定;

2 防冻胀层应选用中粗砂、砂卵石、炉渣、炉渣石灰土以及其他非冻胀材料;

3 采用炉渣石灰土做防冻胀层时,炉渣、素土、熟化石灰的重量配合比宜为7:2:1,压实系数不宜小于0.85,且冻前龄期应大于30 d。

28 地面4.2.5

混凝土垫层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当垫层兼面层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29 地面4.2.6

灰土垫层应采用熟化石灰与黏土或粉质黏土、粉土的拌和料铺设,其配合比宜为3:7或2:8,厚度不应小于100 mm。

30 地面4.2.7

砂垫层厚度,不应小于60 mm;砂石垫层厚度,不应小于100 mm;碎石(砖)垫层的厚度,不应小于100 mm。垫层应坚实、平整。

31 地面4.2.8

三合土垫层宜采用石灰、砂与碎料的拌和料铺设,其配合比宜为1:2:4,厚度不应小于100 mm,并应分层夯实。

32 地面4.2.9

炉渣垫层宜采用水泥与炉渣或水泥、石灰与炉渣的拌和料铺设,其配合比宜为1:6或1:1:6,厚度不应小于80 mm。

33 地面6.0.1

底层地面的基本构造层宜为面层、垫层和地基;楼层地面的基本构造层宜为面层和楼板。当底层地面和楼层地面的基本构造层不能满足使用或构造要求时,可增设结合层、隔离层、填充层、找平层等其他构造层。

34 地面6.0.2

地面变形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底层地面的沉降缝和楼层地面的沉降缝、伸缩缝、防震缝的设置,均应与结构相应的缝位置一致,且应贯通地面的各构造层,并做盖缝处理;

2 变形缝应设在排水坡的分水线上,不应通过有液体流经或聚集的部位;

3 变形缝的构造应能使其产生位移或变形时,不受阻、不被破坏,且不破坏地面;变形缝的材料,应按不同要求分别选用具有防火、防水、保温、防油渗、防腐蚀、防虫害性能的材料。

35 地面6.0.3

底层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应设置纵向缩缝和横向缩缝,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纵向缩缝应采用平头缝或企口缝[图6.0.3(a)、(b)],其间距宜为3 m~6 m;

2 纵向缩缝采用企口缝时,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150 mm,企口拆模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宜低于3 MPa;

3 横向缩缝宜采用假缝[图6.0.3(c)],其间距宜为6 m~12 m;高温季节施工的地面假缝间距宜为6 m。假缝的宽度宜为5 mm~12 mm;高度宜为垫层厚度的1/3;缝内应填水泥砂浆或膨胀型砂浆;

4 当纵向缩缝为企口缝时,横向缩缝应做假缝。

5 在不同混凝土垫层厚度的交界处,当相邻垫层的厚度比大于1,小于或等于1.4时,可采用连续式变截面[图6.0.3(d)];当厚度比大于1.4时,可设置间断式变截面[图6.0.3(e)];

6 大面积混凝土垫层应分区段浇筑。分区段当结构设置变形缝时,应结合变形缝位置、不同类型的建筑地面连接处和设备基础的位置进行划分,并应与设置的纵向、横向缩缝的间距相一致。

(www.xing528.com)

图6.0.3 混凝土垫层缩缝h混凝土垫层厚度

36 地面6.0.4

平头缝和企口缝的缝间应紧密相贴,不得设置隔离材料。

37 地面6.0.5

室外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宜设伸缝,间距宜为30 m,缝宽宜为20 mm~30 mm,缝内应填耐候弹性密封材料,沿缝两侧的混凝土边缘应局部加强。

38 地面6.0.7

设置防冻胀层的地面采用混凝土垫层时,纵向缩缝和横向缩缝均应采用平头缝,其间距不宜大于3 m。

39 地面6.0.8

直接铺设在混凝土垫层上的面层,除沥青类面层、块材类面层外,应设分格缝,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细石混凝土面层的分格缝,应与垫层的缩缝对齐;

2 水磨石、水泥砂浆、聚合物砂浆等面层的分格缝,除应与垫层的缩缝对齐外,尚应根据具体设计要求缩小间距。主梁两侧和柱周宜分别设分格缝;

3 防油渗面层分格缝的宽度宜为15 mm~20 mm,其深度宜等于面层厚度;分格缝的嵌缝材料,下层宜采用防油渗胶泥,上层宜采用膨胀水泥砂浆封缝。

40 地面6.0.10

疏水面积和排泄量可控制时,宜在排水地漏周围设置排泄坡面。

41 地面6.0.11

底层地面的坡度,宜采用修正地基高程筑坡。楼层地面的坡度,宜采用变更填充层、找平层的厚度或结构起坡。

42 地面6.0.12

地面排泄坡面的坡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整体面层或表面比较光滑的块材面层,宜为0.5%~1.5%;

2 表面比较粗糙的块材面层,宜为1%~2%。

43 地面6.0.14

地漏四周、排水地沟及地面与墙、柱连接处的隔离层,应增加层数或局部采取加强措施。地面与墙、柱连接处隔离层应翻边,其高度不宜小于150 mm。

44 地面6.0.16

有水或其他液体流淌的楼层地面孔洞四周翻边高度,不宜小于150 mm;平台临空边缘应设置翻边或贴地遮挡,高度不宜小于100 mm。

45 地面6.0.17

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应设置防水隔离层。楼层地面应采用现浇混凝土。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强度等级不小于C20的混凝土翻边,其高度不小于200 mm。

46 地面6.0.18

在踏步、坡道或经常有水、油脂、油等各种易滑物质的地面上,应采取防滑措施。

47 地面6.0.20

建筑物四周应设置散水、排水明沟或散水带明沟。散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散水的宽度,宜为600 mm~1000 mm;当采用无组织排水时,散水的宽度可按檐口线放出200 mm~300 mm;

2 散水的坡度宜为3%~5%。当散水采用混凝土时,宜按20 m~30 m间距设置伸缝。散水与外墙交接处宜设缝,缝宽为20 mm~30 mm,缝内应填柔性密封材料;

3 当散水不外露须采用隐式散水时,散水上面覆土厚度不应大于300 mm,且应对墙身下部作防水处理,其高度不宜小于覆土层以上300 mm,并应防止草根对墙体的伤害;

4 湿陷性黄土地区散水应采用现浇混凝土,并应设置厚150 mm的3:7灰土或300 mm厚的夯实素土垫层;垫层的外缘应超出散水和建筑外墙基底外缘500 mm。散水坡度不应小于5%,宜每隔6 m~10 m设置伸缩缝。散水与外墙交接处应设缝,其缝宽和散水的伸缩缝缝宽均宜为20 mm,缝内应填柔性密封材料。散水的宽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的有关规定。沿散水外缘不宜设置雨水明沟。

48 住内防水5.2.1

卫生间、浴室的楼、地面应设置防水层,墙面、顶棚应设置防潮层,门口应有阻止积水外溢的措施。

49 住内防水5.2.2

厨房的楼、地面应设置防水层,墙面宜设置防潮层;厨房布置在无用水点房间的下层时,顶棚应设置防潮层。

50 住内防水5.2.3

当厨房设有采暖系统的分集水器、生活热水控制总阀门时,楼、地面宜就近设置地漏。

51 住内防水5.2.4

排水立管不应穿越下层住户的居室;当厨房设有地漏时,地漏的排水支管不应穿过楼板进入下层住户的居室。

52 住内防水5.2.5

厨房的排水立管支架和洗涤池不应直接安装在与卧室相邻的墙体上。

53 住内防水5.2.6

设有配水点的封闭阳台,墙面应设防水层,顶棚宜防潮,楼、地面应有排水措施,并应设置防水层。

54 住内防水5.2.7

独立水容器应有整体的防水构造。现场浇筑的独立水容器应采用刚柔结合的防水设计。

55 住内防水5.2.8

采用地面辐射采暖的无地下室住宅,底层无配水点的房间地面应在绝热层下部设置防潮层。

56 住内防水5.3.2

楼、地面防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有排水要求的房间,应绘制放大布置平面图,并应以门口及沿墙周边为标志标高,标注主要排水坡度和地漏表面标高。

2 对于无地下室的住宅,地面宜采用强度等级为C15的混凝土作为刚性垫层,且厚度不宜小于60 mm。楼面基层宜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当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条板时,板缝间应采用防水砂浆堵严抹平,并应沿通缝涂刷宽度不小于300 mm的防水涂料形成防水涂膜带。

3 混凝土找坡层最薄处的厚度不应小于30 mm;砂浆找坡层最薄处的厚度不应小于20 mm。找平层兼找坡层时,应采用强度等级为C20的细石混凝土;需设填充层铺设管道时,宜与找坡层合并,填充材料宜选用轻骨料混凝土。

4 装饰层宜采用不透水材料和构造,主要排水坡度应为0.5%~1.0%,粗糙面层排水坡度不应小于1.0%。

5 防水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有排水的楼、地面,应低于相邻房间楼、地面20 mm或做挡水门槛;但需进行无障碍设计时,应低于相邻房间面层15 mm,并应以斜坡过渡。

2)当防水层需要采取保护措施时,可采用20 mm厚1:3水泥砂浆做保护层。

57 住内防水5.4.1

楼、地面的防水层在门口处应水平延展,且向外延展的长度不应小于500 mm,向两侧延展的宽度不应小于200 mm (图5.4.1)。

图5.4.1 楼、地面门口处 防水层延展示意

1—穿越楼板的管道及其防水套管;2—门口处防水层延展范围

58 住内防水5.4.2

穿越楼板的管道应设置防水套管,高度应高出装饰层完成面20 mm以上;套管与管道间应采用防水密封材料嵌填压实(图5.4.2)。

59 住内防水5.4.3

地漏、大便器、排水立管等穿越楼板的管道根部应用密封材料嵌填压实(图5.4.3)。

图5.4.2 管道穿越楼板的防水构造

1—楼、地面面层;2—黏结层;3—防水层;4—找平层;5—垫层或找坡层;6—钢筋混凝土楼板;7—排水立管;8—防水套管;9—密封膏;10—C20细石混凝土翻边;11—装饰层完成面高度

图5.4.3 地漏防水构造

1—楼、地面面层;2—黏结层;3—防水层;4—找平层;5—垫层或找坡层;6—钢筋混凝土楼板;7—防水层的附加层;8—密封膏;9—C20细石混凝土掺聚合物填实

60 住内防水5.4.4

水平管道在下降楼板上采用同层排水措施时,楼板、楼面应做双层防水设防。对降板后可能出现的管道渗水,应有密闭措施(图5.4.4),且宜在贴临下降楼板上表面处设泄水管,并宜采取增设独立的泄水立管的措施。

61 住内防水5.4.5

对于同层排水的地漏,其旁通水平支管宜与下降楼板上表面处的泄水管联通,并接至增设的独立泄水立管上(图5.4.5)。

图5.4.4 同层排水时管道穿越楼板的防水构造

1—排水立管;2—密封膏;3—设防房间装修面层下设防的防水层;4—钢筋混凝土楼板基层上设防的防水层;5—防水套管;6—管壁间用填充材料塞实;7—附加层

图5.4.5 同层排水时的地漏防水构造

1—产品多通道地漏;2—下降的钢筋混凝土楼板基层上设防的防水层;3—设防房间装修面层下设防的防水层;4—密封膏;5—排水支管接至排水立管;6—旁通水平支管接至增设的独立泄水立管

62 住内防水5.4.6

当墙面设置防潮层时,楼、地面防水层应沿墙面上翻,且至少应高出饰面层200 mm。当卫生间、厨房采用轻质隔墙时,应做全防水墙面,其四周根部除门洞外,应做C20细石混凝土坎台,并应至少高出相连房间的楼、地面饰面层200 mm(图5.4.6)。

图5.4.6 防潮墙面的底部构造

1—楼、地面面层;2—黏结层;3—防水层;4—找平层;5—垫层或找坡层;6—钢筋混凝土楼板;7—防水层翻起高度;8—C20细石混凝土翻边

63 内防水3.1.2

室内防水工程采用的防水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和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对环保要求的规定,保障施工过程和使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64 内防水3.2.9

长期处于蒸汽环境下的室内,所有的墙面、楼地面和顶面均应设置防水层。

65 内防水3.2.10

穿楼板管道防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穿楼板管道应临墙安设,单面临墙的管道套管离墙净距不应小于50 mm;双面临墙的管道一面临墙不应小于50 mm,另一面不应小于80 mm;套管与套管的净距不应小于60 mm(见图3.2.10);

2 穿楼板管道应设置止水套管或其他止水措施,套管直径应比管道大1~2级标准;套管高度应高出装饰地面20~50mm;

3 套管与管道间用阻燃密实材料填实,上口应留10~20 mm凹槽嵌入高分子弹性密封材料。

图3.2.10 临墙管安装

1—穿楼板管道;2—防水套管;3—墙面饰面层;4—防水层;5—墙体

66 内防水3.4.1

厕浴间、厨房等室内小区域复杂部位楼地面防水,宜选用防水涂料或刚性防水材料做迎水面防水,也可选用柔性较好且易于与基层粘贴牢固的防水卷材。墙面防水层宜选用刚性防水材料或经表面处理后与粉刷层有较好结合性的其他防水材料。顶面防水层应选用刚性防水材料做防水层。厕浴间、厨房有较高防水要求时,应做两道防水层,防水材料复合使用时应考虑其相容性

67 内防水3.4.5

室内防水工程防水层最小厚度应符合表3.4.5要求:

表3.4.5 室内防水工程防水层最小厚度(mm)

68 内防水3.4.6(节选)

室内防水工程做法和材料选用,根据不同部位和使用功能,宜按表3.4.6-1、3.4.6-2的要求设计。

表3.4.6-1 室内防水做法选材(楼地面、顶面)(节选)

建识网 www.archknow.com 提供最新规范及相关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