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善卷祠碑记:清同治元年《武陵县志》校注与善卷之道

善卷祠碑记:清同治元年《武陵县志》校注与善卷之道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阳日,提刑兼府事建高蹈先生祠于常武之德山,而为之记。此非庄周所载善卷对舜之言乎?在隋,则刺史樊子盖[175]慕善卷之德,改此山为善德山,名坛宇曰“善德观。”淳熙五年,则巽岩作《善卷坛记》。[182]善与尧舜非二物也。董仲舒[183]之言曰:“尧舜德彰而身尊,善卷德积而名显。善在是,则尧舜之道在是;尧舜之道在是,则善亦在是。”人知善卷之“善”,乃卷所得之道,而非卷所得之姓,则可与登先生之堂,正先生之道矣!

善卷祠碑记:清同治元年《武陵县志》校注与善卷之道

李 焘[171]眉州

皇宋开禧改元[172],岁在旃蒙赤奋若[173]。重阳日,提刑兼府事建高蹈先生祠于常武之德山,而为之记。曰: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也?”此非庄周所载善卷对舜之言乎?武陵有善卷坛,辰溪有善卷冢,此非李吉《元和郡志》[174]载善卷游戏之所乎?在隋,则刺史樊子盖[175]慕善卷之德,改此山为善德山,名坛宇曰“善德观。”在我朝大中祥符(1008—1016),则以诏加先生之封,祀之。政和(1111—1117),则赐号“遁世高蹈先生”。淳熙五年,则巽岩作《善卷坛记》。

今坛宇虽不存而碑碣尚无恙也,亦有无名氏之诗曰:“山拥翠屏千叠秀,涧拖轻练一条深。尧时高士烟霞洞,依旧丹炉锁桂林。”刘禹锡诗曰:“先生见尧心,相与去九有。斯民既已治,我得安林薮。道为自然福,名是无疆寿。瑶坛[176]在此山,识者常回首。”(www.xing528.com)

故践先生之遗迹,颂先生之高风,贪者廉,懦者激,盖自勋华以迄于今日矣。故先生之迹,未尝不昭扬,而先生之祠宇,乃有时乎废兴,岂有数[177]以存乎其间耶?虽然,非数也。盖先生之道不可一日泯也。兴者其常也,惟先生之道不可一日泯,人得之以致君[178],则可使是君为尧舜之君;人得之以泽民,则可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尧虽不能以授先生[179],而尧之道即先生之道也;舜虽不能以逊先生[180],而舜之道即先生之道也。尧舜之道,岂有他哉?

孟氏尝曰:“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181]又曰:“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182]善与尧舜非二物也。善乎?董仲舒[183]之言曰:“尧舜德彰而身尊,善卷德积而名显。善在是,则尧舜之道在是;尧舜之道在是,则善亦在是。”人知善卷之“善”,乃卷所得之道,而非卷所得之姓,则可与登先生之堂,正先生之道矣!

故余又为之语曰:“德山苍苍,德流汤汤,先生之名,善积德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