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颎:军事谋略家,忠诚担当

高颎:军事谋略家,忠诚担当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郑译则以家中八十岁的老母需要照顾为由予以拒绝。高颎精明强干,并且熟习军事,计谋丰富,杨坚很看重高颎,将他视为心腹。其实,高颎和刘昉相同,没有从军打仗的经历,与郑译一样,家里也有一位需要照料的老母,但却欣然应命,忠诚担当高下立判。高颎少年聪明敏捷,当在孩童时,家有一棵柳树,有百尺多高,繁茂挺拔如同车盖。

高颎:军事谋略家,忠诚担当

杨坚担心什么来什么,但没有任何退路可走,只能强力镇压,成功与否不仅事关手中的权力,更关乎身家性命乃至家族的命运。既然是三个总管作乱,杨坚就派三路兵马去镇压,先是令尚未到京的韦孝宽为行军元帅,讨伐尉迟迥。又令老将梁睿领兵收拾王谦,令王谊率军攻击司马消难。

双方还没交战,韦孝宽的长史李询秘奏杨坚说:“梁士彦、宇文忻和崔弘度三位行军总管私下接受了尉迟迥的金钱,人心异常,可能有变。”杨坚一听脑袋都快炸了,要知道,这三位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而且是讨伐军的主力干将,如果他们临阵倒戈,后果不堪设想。为了妥善处理此事,他紧急召刘昉、郑译等人来商议,如何能在不生乱的情况下取代三人。

关键时刻,还是要看李德林,他说了一番非常重要的话:“公与诸将,并是国家贵臣,未相伏驭,今以挟令之威,使得之耳。安知后所遣者,能尽腹心,前所遣人,独致乖异?又取金之事,虚实难明,即令换易,彼将惧罪,恐其逃逸,便须禁锢。然则郧公以下,必有惊疑之意。且临敌代将,自古所难,乐毅所以辞燕,赵括以之败赵。如愚所见,但遣公一腹心,明于智略,为诸将旧来所信服者,速至军所,使观其情伪。纵有异志,必不敢动。”

这段话包含几层意思:一是这些将领和杨坚一样,都是国家的重臣,地位上是平等的,没必要一定服从杨坚,现在杨坚只是凭借天子权威控制和驾驭他们罢了。二是李询的密报真假难辨,如果现在派人取代他们,三人可能因害怕获罪而逃走,如果把他们抓起来,其他将领都会感到人人自危,临阵换将一直是兵家大忌。三是当务之急是派遣一个心腹,此人既要有谋略,同时也要为众将领所信服,立即到军中,观察将领们的举动,即便他们怀有二心,也不敢轻举妄动,如果他们有所动作,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置。

杨坚对此建议什么反应呢?拍着大腿赞道:“若公不发此言,几败大事。”他刚才一听到这个消息,确实有些慌了神,冷静下来觉得李德林说得太对了,如果在没搞清楚的情况下贸然换将,估计仗还没打,军心先溃散了。

只是,按照李德林所言,需要派一个得力的人深入军中,该派谁去呢?杨坚首先想到的是刘昉和郑译,但这两位在宫中是耍弄权术的高手,一听说要上前线,就变成了稀松软蛋。刘昉表示自己从来没有领过兵,实在无法完成任务。郑译则以家中八十岁的老母需要照顾为由予以拒绝。(www.xing528.com)

杨坚无奈只能寻找新的人选,他选定了崔仲方,此人从小喜爱读书,有文才武略。崔仲方以父亲在山东,害怕受到牵连为由变相拒绝了。就在杨坚为人选犯难的时候,有人站出来主动请缨,此人便是丞相府的司录高颎。

高颎精明强干,并且熟习军事,计谋丰富,杨坚很看重高颎,将他视为心腹。说来两人颇有渊源,高颎的父亲叫作高宾,原本在北齐为官,因避奸臣进谗而投奔北周,北周大司马独孤信引其为僚佐,对高宾非常赏识,赐姓独孤氏。独孤信被逼自杀后,虽然他们改回了“高”姓,但高颎不畏危险,坚持和独孤家来往,“以宾父之故吏,每往来其家”,特别是和杨坚的夫人独孤伽罗往来密切,当杨坚刚刚掌权,急需有人帮助自己时,独孤伽罗推荐了高颎,说他是可用之人。

杨坚派人向高颎传达了想将其延揽入丞相府的意思,当时杨坚的地位并不稳固,但高颎斩钉截铁表示道:“愿意接受驱使。即使事业不能成功,我也不怕灭族之灾。”这让杨坚颇为感动,对其更为信任,这次又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其实,高颎和刘昉相同,没有从军打仗的经历,与郑译一样,家里也有一位需要照料的老母,但却欣然应命,忠诚担当高下立判。

高颎少年聪明敏捷,当在孩童时,家有一棵柳树,有百尺多高,繁茂挺拔如同车盖。乡里的老年人说:“这家要出大贵人。”此言在以后得到了充分验证,而他真正发迹就是从此次主动请缨开始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