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句丽对隋朝的小动作引发大混乱!

高句丽对隋朝的小动作引发大混乱!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如此,高句丽却时不时搞些小动作,多次小规模袭击隋朝边境。高句丽起初为了消灭其他小国而对隋朝臣服,高元上台后,改变了过去的策略,开始联合其他国家对隋朝进行侵袭。但没想到,此次出征极为不顺,杨谅统领的陆军刚出山海关,便遭遇连日暴雨。周罗率领的水军从东莱出发后不久,便遇到了大风,不少战舰被吹翻,许多军士溺水而亡。究其原因,导火索竟然是一件小事。

高句丽对隋朝的小动作引发大混乱!

高句丽最早是活跃于长白山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趁着中原陷入乱世,不断对外扩张,占领了朝鲜半岛的北部地区和辽东半岛不少地方。后来大败百济,占领了汉江流域,成为东北地区实力最强的一个国家。

高句丽在北周时期就遣使纳贡,隋朝建立后,又转而向隋进贡,隋文帝册封当时高句丽的国王高汤为“高丽王”。尽管如此,高句丽却时不时搞些小动作,多次小规模袭击隋朝边境。为此隋文帝给高汤下了一道措辞严厉的诏书:“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这话说得非常霸气,对高句丽进行了威慑,让高句丽安心遵守藩礼,称臣纳贡,不要再挑起事端,否则就是下一个陈朝。高汤接到诏书后,“惶恐,将奉表陈谢”,隋文帝便没再追究。

高汤死后,他的儿子高元即位。此人颇有野心,当时在东北地区还存在百济、新罗、靺鞨等政权,它们大多臣服于隋朝。高句丽起初为了消灭其他小国而对隋朝臣服,高元上台后,改变了过去的策略,开始联合其他国家对隋朝进行侵袭。

开皇十年(590年),高句丽联合靺鞨骑兵万余人进攻辽西,虽然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但惹得隋文帝大怒,决定给他点颜色看看。

开皇十八年(598年),隋文帝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高颎为汉王元帅长史,周罗水军总管,率三十万大军征伐高句丽。但没想到,此次出征极为不顺,杨谅统领的陆军刚出山海关,便遭遇连日暴雨。道路泥泞,很快后勤保障就出现了问题,军粮很难供应上,军中出现了缺粮现象,接着又暴发瘟疫,许多士卒都染病而亡。周罗率领的水军从东莱(今山东龙口)出发后不久,便遇到了大风,不少战舰被吹翻,许多军士溺水而亡。这仗没法打了,隋军只得撤退。

尽管隋军不战而退,但高元还是被隋军的军力吓着了,主动上表称“辽东粪土臣元”,重新恢复对隋朝的朝贡。虽然出师不利,但高元主动认,隋文帝有了面子,目的达到了,“于是罢兵,待之如初”。(www.xing528.com)

两国从此相安无事,杨广为何决意要收拾高句丽呢?究其原因,导火索竟然是一件小事。

大业三年(607年)八月,杨广北巡到启民可汗大营。说来也巧,高元刚好也派了一个使团在这里。启民可汗不敢隐瞒,将这个情况告诉了杨广。杨广听后神经一下子变得敏感起来,高句丽主动联络突厥是什么意思,保不齐是想建立一个反隋的联盟。

就在此时,裴矩说了一番火上浇油的话,他说:“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代以之封于 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今乃不臣,别为外域,故先帝疾焉,欲征之久矣。但以杨谅不肖,师出无功。当陛下之时,安得不事,使此冠带之境,仍为蛮貊之乡乎?今其使者朝于突厥,亲见启民,合国从化,必惧皇灵之远畅,虑后伏之先亡。胁令入朝,当可致也。”什么意思呢?高句丽的领土原本是中国古代的孤竹国,周代封给了箕子,汉晋时期都是中原政权管辖的郡县,在这以后才成为了异国他乡。高句丽一再挑衅我朝,先帝早就想收拾它了,但是因为杨谅无能,出师不利,陛下怎么能让这个衣冠之地沦落为蛮荒之乡呢?如今高句丽的使者出使突厥,来见启民可汗,居心叵测,陛下应该下诏让高句丽国王高元入朝觐见。

杨广觉得裴矩说得句句在理,于是让高句丽使者传话给高元说:“令速朝觐,不然者,当率突厥,即日诛之。”这话说得很霸气,充满了威胁之意,像是最后通牒,如果高元不来,隋朝就会联手突厥,将高句丽灭国。高元对此的反应是“不用命”,根本就不理会杨广的诏令。

当时隋朝已然是一个超级大国,被一个小小的高句丽如此蔑视,如果没有动作,面子上实在过不去。更重要的是,如裴矩所说,辽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如今被高句丽占去,只要辽东不收复,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所以,必须要给既占据中国故土,又态度敌对的高句丽一些颜色看看。杨广就此下定决心,征伐高句丽,让高元为自己的傲慢付出高昂的代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