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海、番禺、从化、清远、三水县交界处,因插花地得名

南海、番禺、从化、清远、三水县交界处,因插花地得名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花县建县前,此地为南海、番禺、从化、清远、三水等县错壤交界之所,属“三不治”之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说法:一是花县在建县前属南海、番禺两县的地方,建县时又因所属之地有部分是插清远、从化、三水诸县之间,因属插花地而得名。据《大清一统志》载:“花山,在花县北,重峦叠嶂,直数百里,东接从化,北通清远,本朝置县,因以为名。”因此,只有第四种是最为可靠的依据,花县是因花山而得名的。

南海、番禺、从化、清远、三水县交界处,因插花地得名

花县建县前,此地为南海、番禺、从化清远三水等县错壤交界之所,属“三不治”之地。其中,北部群山统称“花山”,绵亘五百余里,山深谷窈,各县政令一向管辖不到,成“贼党”之薮,因而“积盗蔓延起伏,流毒数邑”。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瑶民谭观福在横潭街聚众起义,其声势播及清远从化两县,直逼广州,被官府围剿后退守花山。官府为加强地方保卫,分别设立狮岭巡检司和水西巡检司,控扼花山出入广州通道,多次出兵深入花山剿匪,并在花山一带设立营寨镇驻,但还是起不到什么效果。一百多年来,绿林在花山啸聚,有如野火春风,“旋灭旋起”,对可以“长驱直达,朝发而夕至”的广州府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当地乡绅为了改变“三不管”局面,切实保护自身利益,从明嘉靖年间便开始倡议建立新政区。其中,乡绅黄士龙提出的《建县条议》说:“本邑迤北地方,层峦叠嶂,密莽丛菁,向为花山积盗巢穴。自前朝迄今,屡剿屡发,屡抚屡叛,莫可治疗。缘其地界乎番清从三县之交,而实为三县鞭长所不及……有兵来贼去、兵退贼回之患……贼愈强横,占踞民田数千百顷……数邑生灵,受害惨烈……今欲化盗贼为良民,变猺蛮为善俗……设立县治……建城而守,设官而治……则永绝盗贼之源,长享平宁之乐矣。”

因此,清朝廷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析南海、番禺二县部分区域置县。(www.xing528.com)

因何命名为“花县”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说法:一是花县在建县前属南海、番禺两县的地方,建县时又因所属之地有部分是插清远、从化、三水诸县之间,因属插花地而得名。二是因为城北距十二里处有一座菊花山,以出产状如菊花的晶石而闻名,因此得名。三是传说县域有一个风景名胜叫梅花洞,景物奇特,因此得名。四是因“花山”得名。

但是,全国属“插花地”的不少,哪岂不是遍地开“花”?菊花石的确是花县稀有产物,但菊花山并非名山,在康熙版的县志中并没有出现相关记载,官府不会以寂寂无闻的菊花山作为一县的定名。“梅花洞”只是传说,迄今仍未发现,官府也不会以传说中的景物作为一县的定名。据《大清一统志》载:“花山,在花县北,重峦叠嶂,直数百里,东接从化,北通清远,本朝置县,因以为名。”旧县志载:“花山邑北诸山之统名。重峦叠嶂,绵亘数百里。北通清远、英德,东接从化、增城,向为盗薮。今置县,因此得名。”因此,只有第四种是最为可靠的依据,花县是因花山而得名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