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海神庙碑:开宝南海广利王庙碑

南海神庙碑:开宝南海广利王庙碑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古交阯七郡,贡献上国,皆自海,沿于江,达于淮,逾[7]于洛,至于南海[8]。物不终否,否极必[12]泰。上曰:“彼民既苏,彼俗既化。广利王之庙自阻隔以来,寂[31]寥莫睹,今既复其土地,可使视其庙貌,俾重崇葺焉。”在庙门内西侧,北向,正书,篆额“大宋新修南海广利王庙碑铭并序”。开宝六年太[48]岁癸酉十月九日己丑书建。)校注[1]南海神庙仪门西侧现存碑碑题作“大宋新修南海广利王庙之碑”。因作于宋开宝六年,故俗称开宝碑。

南海神庙碑:开宝南海广利王庙碑

臣闻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故也,能善其下,故百川委输归往焉。亦犹[2]山不自高,众尘由是归矣;海不自大,众水所以[3]宗焉。是知不积众尘,无以崇其万仞;不积众水,何以成于[4]四溟?溟则[5]海也。以四夷分而言之,谓之四海;以大瀛总而言之,谓之裨海,其实一也。

炎荒之极,南海在望。洪涛澜漫,万里无际;风潮汹涌,云岛相连;浴日浮天,乍合乍散;珊瑚生于波底,兰桂丛乎洲上。其或天吴息浪,灵胥退涛,彼俗[6]乃驾象牵犀,拣金拾翠。入千重之水,累累贯珠;披万顷之沙,往往见宝。自古交阯七郡,贡献上国,皆自海,沿于江,达于淮,逾[7]于洛,至于南海[8]。故砺砥砮丹、羽毛齿革,底贡无虚岁矣。唐天宝十载封为广利王,被之冕服,享以牢醴,每岁春秋致奠,略无阙焉。自有唐将季也,中朝多故,戎马生郊,窃号假名,凭深恃险,五岭外郡,遂为刘氏所据,殆七十年。(故)[9]元纁玑组,包匦茅菁[10],阙供于王祭矣,何暇祷祀岳渎耶?

呜乎[11]!物不终否,否极必[12]泰。故我今皇帝受上元[13]命,庇下土之民,协和万邦[14],光被四表,率土之内,无远弗届。金狄[15]十二,鄙[16][17]帝威于四夷[18];黄龙一双[19],约宾人来于万里。故望云驰奏,向(日)[20]倾心,纳贡藳街[21]者日有所至,史不绝书。蠢兹炎陬,独迷声教,阻绝我琛赆,割剥我生民,恣为淫刑,滥行不道,遂致人怨神怒,众叛亲离,民怀傒后之心,俗有后予之怨。是则轩皇神圣,犹亟战于阪泉;帝尧聪明,尚有征于丹浦。吊民问[22]罪,可得行之。遂乃宜社[23]出兵,凿门命将。王师才举,如时雨之降,若大鹏之征。遍海岱而曾匪[24]崇朝,渡南溟而止期一息。圆月未再,驰驿继至,则曰:韶广之垒,今已平矣;渠魁之属,悉以擒矣。下郡百余所,拓土千万里,沿海旧地,尽为我有。未翌[25]日,广南道行营招讨都部署潘美陈露布,俘伪广主[26]与官属献于阙下。夫高屋建瓴,下阪走丸,飞鸿之纵顺风,商飙之殒槁叶,奚如是之易也?若非我应天广运圣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圣谟睿略之感应,曷能平荡矣?岂直标其铜柱,俾马援分于汉疆;未若走以长缨,羁尉陀(献)[27]于魏阙。既而海外有截,天下为公。由是降德音,覃霈泽:系囚未释者,俾其释矣;流人[28]不归者,咸使归之。污俗浊而自[29]清,乱法邪而复正;化犷土为王土,变桀民作尧民。众人熙熙,沐皇风如饮醇醴,睹圣政[30]若享太牢。上曰:“彼民既苏,彼俗既化。广利王之庙自阻隔以来,寂[31]寥莫睹,今既复其土地,可使视其庙貌,俾重崇葺焉。”乃命中使[32],往蒇其事,告皇帝[33]之旨,叙克复之意。藻在荐,盏斝具陈。酒一奠而海若渊瀹,祥风袭人,岳舞山转,若来朝于[34]百神;乐再奏而大壑溟涬,炎精不竟[35],浪息波停,如恭听于明命。似律召吕,疑谷应声;影像相传,肸蠁如在。林麓以之森耸,山川[36]之清[37]明。呜呼!皇天无亲,惟德是辅;阴灵不昧,有感必通。讵非浚哲之君,孰感灵长之德?岂直扬清激浊,梁简文止迷[38]于赋辞;乖蛮隔夷,谢惠连[39]空陈于赞咏。式扬巨德,宜树丰碑。虔奉纶言,谨为铭曰:

无皋东峙,朱陵南望。极览沧屿,渺觌洪浪。凤麟镇其西,炎长洲其上。回洑万里,堆叠千嶂。滉滉漾漾,汪汪洋洋。:源流地脉[40],派引天潢。限六蛮于外服,通七郡以来王。仁惟利涉,道乃灵长。我后睿圣,载服洪荒。惟神正直,克飨馨香。灵胥之涛匪怒,阳侯之波弗飏。善下其德,既济其航。千年万禩,永享烝尝。

在庙门内西侧,北向,正书,篆额“大宋新修南海广利王庙碑铭并序”。

山南西道[41]节度掌书记[42]、将仕郎、守右补阙[43]、柱国[44]、赐绯鱼袋[45]臣裴丽泽[46]奉敕撰;朝议郎、行监察御史、权知端州军州事臣韩溥[47]奉敕书。开宝六年太[48]岁癸酉十月九日己丑书建。

碑阴列衔:

推诚宣力同德翊戴功臣,山南东道[49]节度,襄、均、房、复等州观察处置兼三司水路发运桥道等使、南面行营兵马部署、广南诸州计度转运使、权知广州军府事、市舶使、金紫光禄大夫[50]、检校[51]太保[52]、使持节襄州诸军事、襄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荥[53]阳郡开国侯、食邑二千户、食实封二百户潘美[54]

推诚翊戴宣力功臣、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保、使持节复州[55]诸军事、复州刺史、本州防御使、南面行营兵马都监、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沛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五百户朱宪,

推诚翊戴功臣、起复正议大夫、秘书少监、使持节韶州诸军事、韶州刺史、广南诸州转运副[56]使、柱国、琅琊[57]开国男[58]、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59]王明,

都大[60]、提举修庙、中散大夫、行尚书驾部员外郎、通判广州军府事、兼市舶判官、柱国谢处玭,

奉敕监修庙、文林郎、守广州录事参军事林洵美。(此段在左方,小字,作五长行。

又碑阴题名凡三段:

熙宁七年秋八月,上以久旱,精祷天下名山大川,诏右谏议大夫、知广州程公致祀南海洪圣广利昭顺王。已而休应云获,复命,公行赛谢之礼。时黄稹、赵光弼为献官;黎献臣、谭粹奉[61]礼;太祝[62]陈端与公之子德叟、义叟陪位。冬十月十八日苏咸记。李穜书。(此段在额。

圣宋皇祐辛卯岁三月十九日庚午立夏,祗命致享于洪圣广利王庙。右谏议大夫、充天章阁待制[63]、知广州田瑜,都官员外郎、前[64]监盐仓黄铸,虞部[65]员外郎、通判朱显之谨题。僧宗净[66]刊。(此段在中之右,字大三寸有余。

熙宁甲寅仲春十九日,府幕谭粹、检季邑簿李穜书碑,谒拜祠下。(此段在下方。

乾隆丙戌九月,大兴翁方纲谒祠观碑,辛卯三月,大风雨中复来题记。(此行八分书。

校注

[1]南海神庙仪门西侧现存碑碑题作“大宋新修南海广利王庙之碑”。因作于宋开宝六年(973),故俗称开宝碑。

[2]犹:原作“由”,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改。

[3]以: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无。

[4]于:原作“乎”,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改。

[5]则:原作“即”,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改。

[6]俗:原作“苍”,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改。

[7]逾:原作“通”,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改。

[8]海: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作“河”。

[9]故:原脱,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补。

[10]茅菁:原作“菁茅”,今据碑文改。

[11]乎:原作“呼”,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改。

[12]必:原作“则”,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改。

[13]元:原作“天之”,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改。

[14]邦:原作“方”,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改。

[15]金狄:金人。秦始皇二十一年(前226)收天下兵器,铸金人十二,后汉武帝列于甘泉官。张衡《西京赋》:“高门有闶,列坐金狄。”李善注:“金狄,金人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按秦始皇二十六年,长狄十二,见于临洮,长五丈余,以为善祥,铸金人十二以象之,各重二十四万斤,坐之宫门之前,谓之金狄。”

[16]鄙:原作“都”,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改。

[17]秦:原作“奉”,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改。

[18]夷:原作“彝”,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改。

[19]双:原作“只”,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改。

[20]日:原脱,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补。

[21]藳街:在汉代京城长安南门内,属国使节馆舍所在地。晋代陆机《饮马长城窟行》:“振旅劳归士,受爵藁街传。”

[22]问:原作“伐”,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改。

[23]宜社:出征前祭地。

[24]匪:原作“非”,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改。

[25]翌:原作“翼”,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改。(www.xing528.com)

[26]广主:原作“汉王”,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改。

[27]献:原脱,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补。

[28]流人:离开家乡,流浪外地的人。汉桓宽《盐铁论·执务》:“天下安乐,盗贼不起;流人还归,各反其田里。”

[29]自:原作“复”,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改。

[30]睹圣政:原作“赌圣教”,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改。

[31]寂:原作“寥”,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改。

[32]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后汉书·宦者传·张让》:“凡诏所征求,皆令西园驺密约勑,号曰‘中使’。”

[33]皇帝: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作“帝王”。

[34]于:原作“而”,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改。

[35]竟:原作“觉”,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改。

[36]谓:原作“为”,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改。

[37]清:原作“精”,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改。

[38]梁简文止迷:迷,原作“述”,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改。梁简文,萧纲,字世赞,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卒,立为皇太子,后嗣位。谥曰简文帝,庙号太宗。萧纲自幼爱好文学,以他的幕僚为主,围绕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个主张鲜明的文学集团,公开宣布并倡导文学史上著名的宫体文学,形成风尚,影响深远。

[39]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宋书》卷五十三列传第十三:“子惠连,幼而聪敏,年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深相知赏,事在《灵运传》。本州辟主簿,不就。惠连先爱会稽郡吏杜德灵,及居父忧,赠以五言诗十余首,文行于世。”为谢灵运“四友”之一。

[40]脉:原作“纪”,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改。

[41]山南西道:唐至北宋初的一级行政区(今陕西汉中、四川东部、重庆西部等地区)。治所设于兴元府(梁州,今陕西汉中),北宋初亦置山南西道,后改为峡西路,仍治兴元府。

[42]节度掌书记:唐代官制,景龙元年(707)设置,秩为从八品,为掌管一路军政、民政机关之机要秘书。《新唐书》卷四十九下《百官志四下·外官》:“掌书记,掌朝觐、聘问、慰荐、祭祀、祈祝之文与号令升绌之事。”宋代亦设此职。

[43]补阙:唐武则天垂拱元年(685)置,秩从七品上,职责为对皇帝进行规谏及举荐人才,与拾遗同掌供奉讽谏。分左右补阙,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北宋时改为左右司谏。南宋一度沿设,旋罢。明初又设左右司谏,不久即罢,建文帝设补阙,明成祖即位后罢。低一级即为左右拾遗,合称“遗补”。《新唐书·百官志二》:“门下省有……左补阙六人,从七品上;左拾遗六人,从八品上。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议,小则上封事。”又“(中书省有)右补阙六人,右拾遗六人,掌如门下省”。

[44]柱国:战国楚国设置,原作保卫国都之官,后为楚国的最高武官。唐以后作勋官之称号。宋代为从二品。

[45]绯鱼袋:绯衣与鱼符袋,唐宋时朝官的服饰。从唐朝开始官服分颜色: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官吏有职务高而品级低的,仍按照原品服色。宋因之。

[46]裴丽泽:山西永济人,裴耀卿八世孙,山南西道节度掌书记,从八品。

[47]韩溥:知端州军州事,史称韩溥“博学,善笔札”。

[48]太:原作“大”,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改。

[49]山南东道:唐代的一级行政区(今湖北长江以北、河南西南部及重庆东部的万州地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分山南道为山南东、山南西二道,治所设于襄州(今湖北襄阳)。北宋初,在山南东道的大部地区改设京西南路,仍治襄山南东道州;重庆东部地区则划入峡西路,后改设夔州路,治所夔州(重庆奉节)。

[50]金紫光禄大夫:古代文官名,为加官及褒赠之官。加金章紫绶者,称金紫光禄大夫。唐代为正三品,宋代为正二品,元代为从一品。

[51]检校:以他官派办某事,加“检校”,检校职务均兼职,非正式官衔。

[52]太保:三公之一,位次太傅。亦指太子太保,为辅导太子之官。西周始置。监护与辅弼国君之官。

[53]荥:原作“荣”,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改。

[54]潘美(925—991):字仲询,后周世宗时征高平,以战功迁西上阁门副使。宋时屡建战功。开宝年间任广南道行营招讨都部署,知广州兼市舶使。后加同平章事。谥武惠,《宋史》有传。

[55]事:原作“州”,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改。

[56]副:原作“别”,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改。

[57]县:原作“郡”,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改。

[58]开国男: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力的高低。世爵从夏商时期开始,置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唐朝,分亲王、嗣王(承袭亲王的为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郡侯、县侯、县伯、县子、县男。国公以下,均加开国字样。唐朝的封爵有食邑,但往往为虚封,唯加实封者可以享有所封地的租税收入(后改为领取俸禄)。宋沿袭唐制。

[59]紫金鱼袋:参卷六“开宝南海神庙碑”注[45]。

[60]都大:官名。宋置。主管铸钱贸易之事。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一》:“本朝制置使,始于杨允恭。太宗命允恭为洛苑副使,江淮、两浙都大发运,擘画茶盐捕贼事。”《正字通·大部》:“都大,官名。宋制有两都大:一、提举茶马;一、提点坑冶铸钱与提刑序官。”

[61]奉:原作“摄”,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改。

[62]太祝:又称大祝,官名。太常寺主管祭祀之官。商官有六太,其一曰太祝。《周礼》:“春官宗伯之属有太祝,掌祭祀祈祷之事。秦汉有太祝令丞,属太常卿。历代多因之。”

[63]天章阁待制:天章阁为宋时皇室藏书机构。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营建。天圣八年(1030)始置天章阁待制。景祐四年(1037)置天章阁侍讲。庆历七年(1047)置天章阁学士、直学士。政和六年(1116)置直天章阁。学士、直学士、待制、直天章阁均为皇帝的文学侍从官,除日常轮值外,还要随时随地听候皇帝的召唤陪从,应酬诗文。天章阁待制为从四品。地位在龙图阁待制之下。南宋复于临安府建,藏图籍、符瑞、宝玩之物及宗室名籍,并安奉宋历朝皇帝画像与即位前旌节,仍置学士等职。

[64]前:原作“时”,今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改。

[65]虞部:古代职官。亦名“虞衡”“虞曹”。《周礼·地官》有山虞、泽虞。虞部盖古虞人之遗职。三国魏尚书有虞曹郎中。晋因之。梁、陈、后魏、北齐并由祠部尚书领之。北周有虞部下大夫,隋有虞部侍郎,属工部。唐宋因之,改为虞部郎中,掌山泽、苑囿、草木、薪炭、供顿等事。明初改为虞衡司,掌山泽、桥道、舟车、织造、券契、衡量等事。清末始废。

[66]宗净:宋代僧人。善刻碑,皇祐三年(1051)刻南海广利王庙田瑜、黄铸、朱显之题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