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零开始学造价:人工、机械台班、材料消耗量定额确定

从零开始学造价:人工、机械台班、材料消耗量定额确定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工消耗量定额的确定方法人工消耗量定额的确定方法主要有技术测定法、经验估工法、统计分析法、比较类推法等几种。①技术测定法技术测定法是指应用计时观察法所得的工时消耗量数据确定人工消耗量定额的方法。人工消耗量定额的使用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虽是同一劳动定额的不同表现形式,但其作用不尽相同。

从零开始学造价:人工、机械台班、材料消耗量定额确定

1.人工消耗量定额的确定

(1)人工消耗量定额的表示方法

①时间定额

时间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某工种和某种技术等级的工人小组或个人,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工作时间。时间定额中的时间是在拟定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必要的休息时间、生理需要时间、不可避免的工作中断时间、工作的准备和结束时间的基础上制定的。时间定额的计量单位,通常以生产每个单位产品(如1m2,10m2,100m2,1m3,10m3,100m3,1t,10t)所消耗的工日来表示。工日是指人工与天数的乘积。每个工日的工作时间,按现行制度,规定为8小时。

时间定额的计算公式规定如下:

【例题5.1】 对一名工人挖土的工作进行定额测定,该工人经过3天的工作(其中4h为损失的时间),挖了25m3的土方,计算该工人的时间定额。

解:消耗总工日数=(3×8-4)h÷8h/工日=2.5工日

完成产量数=25m3

时间定额=2.5工日÷25m3=0.10工日/m3

答:该工人的时间定额为0.10工日/m3

【例题5.2】 对一个3人小组进行砌墙施工过程的定额测定,3人经过3天的工作,砌筑完成8m3的合格墙体,计算该组工人的时间定额。

解:消耗总工日数=3人×3工日/人=9工日

完成产量数=8m3

时间定额=9工日÷8m3=1.125工日/m3

答:该组工人的时间定额为1.125工日/m3

②产量定额

产量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某工种和某种技术等级的工人小组或个人,在单位时间(工日)内,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

产量定额的计算方法,规定如下:

从上面的两个定额的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时间定额与产量定额是互为倒数关系,即:

【例题5.3】 对一名工人挖土的工作进行定额测定,该工人经过3天的工作(其中4h为损失的时间),挖了25m3的土方,计算该工人的产量定额。

解:消耗总工日数=(3×8-4)h÷8h/工日=2.5工日

完成产量数=25m3

产量定额=25m3÷2.5工日=10m3/工日

答:该工人的产量定额为10m3/工日。

(2)人工消耗量定额的确定方法

人工消耗量定额的确定方法主要有技术测定法、经验估工法、统计分析法、比较类推法等几种。

①技术测定法

技术测定法是指应用计时观察法所得的工时消耗量数据确定人工消耗量定额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是制定新定额和典型定额的主要方法。

②经验估工法

经验估工法是由定额人员、工序技术人员和工人三方相结合,根据个人或集体的实践经验,经过图纸分析和现场观察,了解施工工艺,分析施工(生产)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和操作方法的繁简难易情况,进行座谈讨论,从而制定定额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方法简单,速度快。其缺点是容易受到参加制定人员的主观因素和局限性的影响,使制定的定额出现偏高或偏低的现象。因此,经验估工法只适用于企业内部,作为某些局部项目的补充定额。

③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是把过去施工中同类工程和同类产品的工时消耗的统计资料,与当前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的变化因素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以制定定额的方法。由于统计分析资料反映的是工人过去已经达到的水平,在统计时没有也不可能剔除施工(生产)中不合理的因素,因而这个水平一般偏于保守,为了克服统计分析资料的这个缺陷,使取定出来的定额水平保持平均先进水平的性质,可采用“二次平均法”计算平均先进值作为确定定额水平的依据。

④比较类推法

比较类推法又称作典型定额法,它是以同类型或相似类型的产品(或工序)的典型定额项目的定额水平为标准,经过分析比较,类推出同一组定额各相邻项目的定额水平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计算简便,工作量小,只要典型定额选择恰当,切合实际,又具有代表性,则类推出的定额一般都比较合理。

(3)人工消耗量定额的使用

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虽是同一劳动定额的不同表现形式,但其作用不尽相同。时间定额以单位产品的工日数表示,便于计算完成某一分部(项)工程所需的总工日数,便于核算工资,便于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和计算分项工期。产量定额是以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产品数量表示,便于小组分配施工任务,考核工人的劳动效率和签发施工任务单。

【例题5.4】 某砌砖班组20名工人,砌筑某住宅楼1.5砖混水外墙(机吊)需要5天完成,试确定班组完成的砌筑体积。

解:查定额编号为19,时间定额为1.25工日/m3

产量定额=1/时间定额=1/1.25=0.8m3/工日

砌筑的总工日数=20工日/天×5天=100工日

砌筑体积=100工日×0.8m3/工日=80m3

答:该班组完成的砌筑体积为80m3

【例题5.5】 某工程有170m3一砖混水内墙(机吊)每天有14名专业工人进行砌筑,试计算完成该工程的定额施工天数。

解:查定额编号为14,时间定额为1.24工日/m3

完成砌筑需要的总工日数=170m3×1.24工日/m3=210.8工日

需要的施工天数=210.8工日÷14工日/天≈15天

答:完成该工程的定额施工天数为15天。

2.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在合理和节约使用材料的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需消耗材料的数量标准。

建筑工程材料消耗定额是企业推行经济承包、编制材料计划、进行单位工程核算不可缺少的基础,是促进企业合理使用材料,实行限额领料和材料核算,正确核定材料需要量和储备量,考核、分析材料消耗,反映建筑安装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

根据施工生产材料消耗工艺要求,建筑安装材料分为非周转性材料和周转性材料两大类。

非周转性材料亦称直接性材料,它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一次性消耗并直接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如砖、砂、石、钢筋等。

周转性材料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能多次使用、周转的工具型材料。如各种模板、活动支架、脚手架等。

(1)材料消耗定额的组成

材料消耗定额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

①合格产品上的消耗量,就是用于合格产品上的实际数量。

②生产合格产品的过程中合理的损耗量。

因此,单位合格产品中某种材料的消耗数量等于该材料的净耗量和损耗量之和:

材料消耗量=材料净用量+材料损耗量

材料净用量指在不计废料和损耗的前提下,直接构成工程实体的用量;材料损耗量指不可避免的施工废料和施工操作损耗。

计入材料消耗定额内的损耗量,应是在采用规定材料规格、采用先进操作方法和正确选用材料品种的情况下的不可避免的损耗量。

某种产品使用某种材料的损耗量的多少,常常采用损耗率表示:

材料的消耗量可用下式表示:

材料消耗量=材料净用量×(1+损耗率)

(2)非周转性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方法

制定材料消耗定额最基本的方法有:观察法、试验法、统计法和计算法

①观察法

观察法亦称为施工实验法,就是在施工现场,对生产某一产品的材料消耗量进行测算。通过产品数量、材料消耗量和材料的净消耗量的计算,确定该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量或损耗率。

②试验法

试验法也称为实验室试验法,它是通过专门的设备和仪器,确定材料消耗定额的一种方法,如混凝土、沥青、砂浆和油漆等,适于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试验。当然也有一些材料,是不适合在实验室里进行试验的,就不能应用这种方法。

③统计法

统计法也称为统计分析法,它是根据作业开始时拨给分部分项工程的材料数量和完工后退回的数量进行材料损耗计算的一种方法。此法简单易行,不需要组织专门的人去测定或试验,但是统计法数字的准确程度差,应该结合施工过程的记录,经过分析研究后,确定材料消耗指标。

④计算法(www.xing528.com)

计算法也称为理论计算法,它是根据施工图纸和建筑构造的要求,用理论公式算出产品的净消耗材料数量,从而制定材料的消耗数量。如红砖(或青砖)、型钢、玻璃和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等,都可以通过计算,求出消耗量。

【例题5.6】 计算用黏土实心砖(240mm×115mm×53mm)砌筑1m3一砖内墙(灰缝10mm)所需砖、砂浆定额用量(砖、砂浆损耗率按1%计算)。

解:砖净用量(块)=1÷[(0.24+0.01)×(0.115+0.005)×(0.053+0.01)]=529.1块

砂浆净用量=1-0.24×0.115×0.053×529.1=0.226m3

砖用量(块)=529.1×(1+1%)=535块

砂浆用量=0.226×(1+1%)=0.228m3

答:砌筑1m3一砖墙定额用量为砖535块,砂浆0.228m3

(3)周转性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

周转性材料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不是一次消耗完,而是多次使用、逐渐消耗、不断补充的周转工具性材料。对逐渐消耗的那部分应采用分次摊销的办法计入材料消耗量,进行回收。

①周转性材料消耗量计算中涉及的几个基本概念:

A.一次使用量:指为完成定额单位合格产品,周转材料在不重复使用条件下的一次性用量。

B.周转次数:周转性材料从第一次使用起,可以重复使用的次数。

C.补损量:指周转使用一次后,由于损坏而需补充的数量。

D.周转使用量:周转性材料在周转使用和补损条件下,每周转使用一次平均所需材料数量。

E.回收量:指在一定周转次数下,每周转使用一次平均可以回收材料的数量。

F.摊销量:周转性材料在重复使用条件下,应分摊到每一计量单位结构构件的材料消耗量。

②周转性材料消耗量的计算方法

以下以现浇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模板为例介绍摊销量的计算方法:

A.一次实际使用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

B.一次实际使用量摊销=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周转次数

C.每次补损量摊销=一次实际使用量×(周转次数-1)×补损率/周转次数

D.回收量的摊销=一次实际使用量×(1-补损率)×50%/周转次数

E.摊销量=一次使用量摊销+每次补损量摊销-回收量的摊销

预制构件的模板摊销量与现浇构件模板摊销量的计算方法不同。在预制构件中,不计算每次周转的损耗率,只要确定于模板的周转次数,知道了一次使用量,就可以计算其摊销量。

表5.1 模板周转次数、每次平均损耗率的参考值

【例题5.7】 按某施工图计算一层现浇混凝土柱接触面积为160m2,混凝土构件体积为20m3,采用木模板,每平方米接触面积需模量1.1m2,模板施工制作损耗率为5%,周转损耗率为10%,周转次数8次,计算所需模板单位面积、单位体积摊销量。

解:一次使用量=混凝土模板的接触面积×每平方米接触面积需模量×(1+制作损耗率)

=160×1.1×(1+5%)

=184.8m2

投入使用总量=一次使用量+一次使用量×(周转次数-1)×损耗率

=184.8+184.8×(8-1)×10%

=314.16m2

周转使用量=投入使用总量÷周转次数

=314.16÷8

=39.27m2

周转回收量=一次使用量×[(1-损耗率)÷周转次数]

=184.8×[(1-10%)÷8]

=20.79m2

摊销量=周转使用量-周转回收量×回收折价率

=39.27-20.79×50%

=28.875m2

模板单位面积摊销量=摊销量÷模板接触面积

=28.875÷160

=0.18m2/m2

模板单位体积摊销量=摊销量÷混凝土构件体积

=28.875÷20

=1.44m2/m3

答:所需模板单位面积摊销量为0.18m2,单位体积摊销量为1.44m2

3.机械台班定额

(1)机械台班消耗定额的表现形式

机械时间定额是指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某种机械生产合格单位产品所必须消耗的台班数量。

机械台班产量定额是指某种机械在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正常施工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

机械时间定额和机械台班产量定额互为倒数关系。

(2)机械台班配合人工定额

由于机械必须由工人小组配合,机械台班人工配合定额是指机械台班配合用工部分,即机械台班劳动定额。表现形式为:机械台班配合工人小组的人工时间定额和完成合格产品数量。

【例题5.8】 400L混凝土搅拌机每一次搅拌循环:装料50s,运行180s,卸料40s,中断20s,机械利用系数为0.9,确定混凝土搅拌机台班产量定额。

解:一次循环持续时间=50+180+40+20

=290s

每小时循环次数=60×60/290

=12次

每台班产量=12×0.4×8×0.9

=34.56m3

答:此混凝土搅拌机台班产量定额为34.56m3

【例题5.9】 一台混凝土搅拌机搅拌一次延续时间为120s(包括上料、搅拌、出料时间),一次生产混凝土0.2m3,一个工作班的纯工作时间为4h,计算该搅拌机的正常利用系数和产量定额。

解:机械纯工作1h正常循环次数=3600s÷120s/次

=30次

机械纯工作1h正常生产率=30次×0.2m3/次

=6m3

机械正常利用系数=4h÷8h

=0.5

搅拌机的产量定额=6m3/h×8h/台班×0.5

=24m3/台班

答:该搅拌机的正常利用系数为0.5,产量定额为24m3/台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