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平法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

平法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钢筋分布、锚固、搭接长度及工程量计算公式详见《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图7.19梁平法钢筋构造示意图梁箍筋计算。梁中箍筋如图7.18所示,其工程量的计算有箍筋长度的计算和箍筋根数的计算。

平法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

1.梁构件钢筋计算

梁平法钢筋构造如图7.19所示。具体钢筋分布、锚固、搭接长度工程量计算公式详见《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1G101-1)。

图7.19 梁平法钢筋构造示意图

(1)梁箍筋计算。梁中箍筋如图7.18所示,其工程量的计算有箍筋长度的计算和箍筋根数的计算。箍筋长度的计算又分为有抗震要求和无抗震要求的两种情况,计算方法前文已做了叙述。关于箍筋根数的计算,如无加密区,数量照前文所述的计算方法计算,如有加密区间,计算公式如下:

箍筋总根数=加密区根数×2+非加密区根数

其中:

图7.20 板需要计算钢筋种类

(2)梁吊筋计算:

吊筋长度=2×20d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2.板钢筋计算

板需要计算钢筋种类如图7.20所示。有梁板钢筋构造要求、板在端支座纵筋及支座负筋的锚固构造要求详见《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1G101-1)。

(1)板顶部、底部纵筋计算公式:

①板顶部、底部纵筋长度=净跨+端支座锚固长度×2

②顶部、底板钢筋根数=+1

其中,布筋范围=净跨-板筋间距

(2)支座负筋计算,如图7.21~图7.23所示。

图7.21 中间支座负筋计算

图7.22 板负筋长度计算

图7.23 负筋分布筋根数计算示意

①板端支座负筋长度=向跨内伸出长度+支座锚固长度+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厚度)

②板中间支座负筋长度=向跨内伸出长度+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厚度)×2

③板支座负筋钢筋根数=+1

其中,布筋范围=净跨-板筋间距

(3)分布筋计算如图7.24、图7.25所示。

图7.24 分布筋长度计算示意

(www.xing528.com)

图7.25 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计算示意

①分布筋长度(有垂直方向支座负筋搭接)=轴线(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弯钩×2

②分布筋长度(无垂直方向支座负筋搭接)=轴线长度

③端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向上取整)

④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向上取整)+(向上取整)

(4)温度筋计算如图7.26、图7.27所示。

①温度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弯钩×2

②温度筋根数=-1

图7.26 温度筋长度计算示意

图7.27 温度筋根数计算示意

3.柱钢筋计算

柱钢筋需要计算纵筋、箍筋、拉筋等,其中纵筋需考虑基础插筋、中间层纵筋、顶层纵筋、顶层角柱边柱纵筋等情况,其构造如图7.28~图7.31所示。

抗震柱纵向钢筋连接构造要求详见《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1G101-1)。

图7.28 基础插筋示意图

图7.29 中间层纵筋长度示意图

图7.30 顶层中柱纵筋示意图

图7.31 顶层角柱、边柱纵筋示意图

(1)柱纵筋计算(以机械连接为例):

①筏板基础内柱长插筋长度=基础高度-基础底保护层-(基础底部钢筋直径)+柱底钢筋弯折长度+

②筏板基础内柱短插筋长度=基础高度-基础底保护层-(基础底部钢筋直径)+柱底钢筋弯折长度+

地下室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本层下端非连接区高度+伸入上层非连接区高度;

④中间层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本层下端非连接区高度+伸入上层非连接区高度;

⑤顶层柱纵筋计算详见《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1G101-1)。

(2)柱箍筋计算方法同梁中箍筋计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