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新星与超新星的接力赛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新星与超新星的接力赛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55测量天体距离的接力棒传给新星和超新星寓意图确定新星距离的实际方法是:当一颗新星出现时,观测其亮度增到极大时的视星等,并假定它的绝对星等就是上面所说的-7.3等,将两者作一比较,立即便可得出距离。容易算出,对于Ⅰa型超新星,测量的距离可远达40亿秒差距左右;对Ⅱ型超新星,也可达到大约15亿秒差距。测定新星和超新星距离的意义不仅在于知道它们本身有多远,而且可以利用它们确定球状星团和河外星系的距离。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新星与超新星的接力赛

征服遥远的天体,量度它们的距离,这犹如一种规模宏大、历程漫长的接力跑。它的起点是人类的老家地球。起跑后的第一棒叫做“三角视差法”,它一直跑到100秒差距开外才把接力棒递给了下一位选手“分光视差法”。“分光视差法”在银河系内可算是进退自如,但是拍摄一颗恒星的光谱毕竟比拍摄一颗恒星本身困难得多,因此即使用目前世界上第一流的大望远镜,即使对于光度大到绝对星等为0等的恒星,当它远到100 000秒差距时,我们也就很难获得它的光谱了。这样,自然再也谈不上什么分光视差。

这时,短周期造父变星和长周期造父变星分头接过了接力棒。由于所有天琴RR型变星的绝对星等均为0等左右,因此当它们远达500 000秒差距时,视星等便降到了约24等,更远的天琴RR型变星就更暗了,这已接近目前最大天文望远镜的观测极限。另一方面,由仙王δ型变星的周光关系可知,此类变星中光变周期最长者可亮到绝对星等-6.5等左右,当它们的距离在1300万秒差距以外时,视星等也降到了约24等;而室女W型变星还不如它亮。因此,“造父视差法”力所能及的范围,大致也就是1300万秒差距左右。

很自然地人们会想到,如果能找到发光能力比造父变星更强的某种恒星作为我们的“标准烛光”或“标准灯泡”,那么,即使这些天灯悬浮在太空中更加遥远的地方,也还是能为我们照亮那儿的里程碑。

于是,新星和超新星从造父变星手里接过了接力棒(图55)。天文学家发现,当银河系里的新星爆发达到最亮的时候,它们的绝对星等彼此相差并不很多,大致都在-5.5~-9.5等的范围内,平均说来约为-7.3等。因此,如果把所有新星的绝对星等都当作-7.3等的话,那么这与实际情况相比,至多也不过相差2个星等而已,这相当于亮度有6.3倍的误差,而由此推算出来的距离之不确定性则在2.5倍以内。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看,测量一个目标的距离如果与实际情况差到2.5倍,那恐怕是很不能令人满意的。但是在天文工作中,在没有更好的办法的情况下,这也就算可以了。因为,这样的结果至少能给人一种相当具体的印象:我们关心的目标究竟是在10 000秒差距、100 000秒差距、1 000 000秒差距,还是远在10 000 000秒差距以外呢?

图55 测量天体距离的接力棒传给新星和超新星寓意图(www.xing528.com)

确定新星距离的实际方法是:当一颗新星出现时,观测其亮度增到极大时的视星等,并假定它的绝对星等就是上面所说的-7.3等,将两者作一比较,立即便可得出距离。当距离达到1800万秒差距时,绝对星等-7.3等的恒星便减暗到视星等约24等。超出这个范围,新星也就很难使上劲儿了。

然而,超新星却比新星强得多。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超新星的研究有相当大的进展。超新星可以分成两种类型,Ⅰ型超新星(严格说来是其中的一个子型,即Ⅰa型超新星,详见后文“膨胀的宇宙”一节)的平均绝对星等约为-19等,比太阳亮40亿倍光景;Ⅱ型超新星的平均绝对星等约为-17等,约比太阳亮6亿倍。确定超新星距离的方法与新星相同,例如,当一颗Ⅰa型超新星出现时,观测其亮度增到极大时的视星等,并假定它的绝对星等就是上面所说的-19等,将两者作一比较,便可得出距离。容易算出,对于Ⅰa型超新星,测量的距离可远达40亿秒差距左右;对Ⅱ型超新星,也可达到大约15亿秒差距。

测定新星和超新星距离的意义不仅在于知道它们本身有多远,而且可以利用它们确定球状星团和河外星系的距离。在任何一个球状星团或河外星系中,只要发现了新星或超新星,那么这些星的距离也就是该星团或星系的距离,这和造父视差法测定星系距离的道理是一样的。

不过,倘若我们急于测出某个星团或星系的距离,而偏偏并没有新星或超新星出现于其中,那又如何是好呢?

当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人决不能守株待兔。在目前的情况下,还可以让亮星来为我们效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