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993-2006年各镇人均生态资产变化研究成果

1993-2006年各镇人均生态资产变化研究成果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3.441993—2006年东莞市各镇人口续表在ArcGIS环境下,对东莞市1993年到2006年5个年份的各镇总生态资产与户籍人口进行运算,计算出各个镇的人均生态资产拥有情况,见表3.45。用折线图表示东莞市1993年、1997年、2001年、2006年各镇生态资产变化,如图3.49所示,发现随着年份的推移,各镇人均生态资产呈减少的趋势,2006年各人均生态资产最低。表3.451993—2006年各镇人均生态资产续表图3.491993—2006年东莞市各镇人均生态资产变化

1993-2006年各镇人均生态资产变化研究成果

人们常通过GDP以及人均GDP来反映某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水平,同样,可以统计某地区的生态资产,以反映该地区内生态资产的拥有情况,根据《东莞市统计年鉴》,调查出东莞市户籍人口(1993年到2006年)情况见表3.44,可以看出,东莞市1993年总人口为1389232人,2006年总户籍人口为1679409人,13年间东莞市户籍人口增加了290177人,增长了20.89%。莞城由于地处市中心,许多政府机构、金融中心等分布在此,其人口密度较大,2006年莞城人口为160242万人,人数排名第二的是虎门镇,人口为121212人,另外,厚街、万江、常平中堂、东城等镇的人口也较多,在2006年均超过了7万人;2006年户籍人口较少的有凤岗、东坑、洪梅、樟木头和谢岗等镇,这些镇的总户籍人口不足3万人,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植被覆盖度较高或者水资源丰富,城市建设用地较少,经济规模相对其他区镇也较小,因此其户籍人口也较少。石碣、石龙、企石、桥头等镇的户籍人口数量在东莞各区镇中处于中等水平,如2006年,石碣的总户籍人口有41325人,南城有55126人,塘厦有39326人。

表3.44 1993—2006年东莞市各镇人口 (单位:人)

续表

在ArcGIS环境下,对东莞市1993年到2006年5个年份的各镇总生态资产与户籍人口进行运算,计算出各个镇的人均生态资产拥有情况,见表3.45。用折线图表示东莞市1993年、1997年、2001年、2006年各镇生态资产变化,如图3.49所示,发现随着年份的推移,各镇人均生态资产呈减少的趋势,2006年各人均生态资产最低。人均生态资产最低的莞城区,人均生态资产不足90元,其中2006年时其人均生态资产仅为56.55元,这主要是因为莞城区地处东莞市的市中心,生态服务功能非常差,生态资产较低,而且人口密度非常高,11.3km2的国土面积中人口高达16万人,因此莞城的人均生态资产是最低的;石龙镇的人均生态资产也较低,从1993年到2006年,人均生态资产不足560元,石龙镇地处东莞北部的平原区,水资源与森林资源都匮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比较差,而其13.5km2的国土面积上有将近7万人,因此其人均生态资产也是非常低的;在2006年,其他人均生态资产较低的主要区镇有万江、石碣、大朗、寮步、南城、望牛墩、中堂、东坑、常平、茶山、桥头、横沥等镇,其人均生态资产从1090.82元到2990.07元不等,这些镇中,人均生态资产降低较快的是大朗、寮步、南城、常平、茶山、桥头、横沥等镇,如果1993年常平镇的人均生态资产是4926.90元,1997年人均生态资产是4116.24元,但是到了2006年仅为2394.74元;谢岗、清溪、樟木头、黄江、凤岗、沙田、塘厦等镇的人均生态资产较高,在2006年人均生态资产均超过10000元,是东莞市人均生态资产较富有的区镇,其中谢岗镇人均生态资产最高,为27872.29元/人,这些镇中,降幅最快的是黄江镇,1993年黄江镇人均生态资产是30288.80元,1997年是26457.15元/人,2001年是21777.96元/人,2006年是17108.17元/人,这主要是因为黄江镇的人口增长较快以及城市扩张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导致其人均生态资产降低较快。大岭山、长安、虎门、麻涌、东城、洪梅等镇的人均生态资产在东莞市各区镇中处于中等水平,它们的值大多在4000元/人到10000元/人之间,其中长安与东城的人均生态资产降低较快,1993年长安与东城的人均生态资产分别是11370.87元/人和6940.50元/人,2006年其值分别是5161.48元/人和3518.51元/人,这两个镇是东莞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两个镇,城市扩张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使生态资产总量减少较快,同时人口的增加使得人均生态资产降低迅速。

表3.45 1993—2006年各镇人均生态资产 (单位:元/人)(www.xing528.com)

续表

图3.49 1993—2006年东莞市各镇人均生态资产变化

(以2006年为基准,从左至右,各镇人均生态资产依次增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