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方正城池的起源与影响

中国方正城池的起源与影响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知,影响古代中国建筑规划与社会政治思想的方正规矩、建中立极的理念,至少可以上溯到四千多年前的中原。而此后,方形几乎成为中国历史上城市建设规划上的一个根本思想和原则。这类方正城池的早期代表,可以举淮阳平粮台和新密古城寨为例。

中国方正城池的起源与影响

作为中国人,我们可能对从二里头到明清紫禁城那方正严整的布局熟视无睹,但据说像中国这样在都邑设计上执着地追求方正规矩、中轴对称的古代文明,是整个世界范围内少见的现象。这种绝对理性的平面布局,不难让人感受到规划者对秩序的追求。

如果认为这种理念明确显现于二里头宫城,那么它的源头何在呢?

东亚地区的史前城址,最早出现于约公元前4000年的长江流域(湖南澧县城头山)。在随后的仰韶时代后期至龙山时代(约公元前3500~前1800年),被称为东亚“大两河流域”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许多地区进入了一个发生着深刻社会变革的时期。作为社会复杂化的产物,城址也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从城垣建筑技术的角度看,黄河、长江流域星罗棋布的城址可以分为三大群。一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夯土版筑城垣为主(黄淮河下游版筑与堆筑兼有),有的辅之以护城壕;二是长江流域,其特点是以宽壕为主,垣壕并重,城垣堆筑而成;三是以黄河河套地区为主的北方地区,为石砌城垣,一般依山而建[90]。这三类城址,可分别称之为土城、水城和石城。

鸟瞰紫禁城。这种方正规矩、中轴对称的设计,不难让人感受到规划者对于秩序的追求

史前时代东亚城址的三大系统(www.xing528.com)

总体上看,各地区的城垣建造都是因地制宜,是适应当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产物。如长江中下游多水乡泽国,宽大的壕沟和城垣显然具有行洪防涝的作用。而北方地区的石砌城址,则利用丘陵地带近山多石的条件,垒石成垣。这类城址自然多为圆形和不规则形。长江上游成都平原的城址也系堆筑而成,尽管也有形状略显方正者,但都是沿当地河流山势走向,以接近45°角者居多。

因此,追求方正的传统要在早期王朝所处的黄河流域来寻找。海岱地区史前城址堆筑与版筑技术互见,平面形状多近于规整。真正规矩方正、秉承夯土版筑技术的城址还是出自中原。中原地区最早的城址,是始建于公元前3300~前3200年的河南郑州西山遗址,时值仰韶文化晚期阶段。其平面不甚规则,略呈圆形。此后龙山时代的城址则基本上是(长)方形或接近(长)方形。“考虑到龙山时代之后,中原城址皆为矩形,而有明确边界的仰韶文化早期环壕聚落多为圆形,西山及以降几座史前城址的形制也许正好反映了中原聚落规划思想的转变。”[91]

方正的城圈,当然首先与平展的地势和直线版筑的工艺有关。但方向最大限度地接近正南北,追求中规中矩的布局,显然超出了防御的实用范畴,而似乎具有了表达宇宙观和显现政治秩序的意味。可知,影响古代中国建筑规划与社会政治思想的方正规矩、建中立极的理念,至少可以上溯到四千多年前的中原。而此后,方形几乎成为中国历史上城市建设规划上的一个根本思想和原则。

这类方正城池的早期代表,可以举淮阳平粮台和新密古城寨为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