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宏济善堂:中国第一慈善机构的起源与影响

宏济善堂:中国第一慈善机构的起源与影响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07年,刘肇亿和副会长郭学纯开始筹划建立宏济善堂。次年4月,宏济善堂建立,这也是日本侵占时期中国人经营的第一个慈善机构。宏济善堂主要活动是施给医疗、恤寡、抚孤等,并设有育婴、养老、施棺、殡葬、济困等慈善项目。而就在年底,大连民政署于宏济善堂内设立了戒烟部,名为戒烟,实为贩卖鸦片。1949年11月1日,在宏济善堂的基础上,成立大连市劝业工厂。今天的大连福利院和救助管理站追根溯源都是源自宏济善堂。

宏济善堂:中国第一慈善机构的起源与影响

宏济街像一个大写的字母“Y”,在高处俯瞰则像一个树杈,其分叉处恰在西岗街上。树杈左边是博爱医院,树杈右边便是宏济善堂旧址,即宏济街50号附近。《简明大连辞典》记载,宏济善堂始建于1908年。说起宏济善堂必须得提刘肇亿,他虽是一介商人,却并不贪财,深解孝儒精神,把深厚的齐鲁文化带到了大连。

据记载,1905年11月,大连华商公议会会长刘肇亿效仿上海世界大舞台”,在今宏济大舞台附近开办了宏济彩票局。其每月收益在5000元左右,这些钱除去费用之外,基本都用于发展公共事业。1907年,刘肇亿和副会长郭学纯开始筹划建立宏济善堂。次年4月,宏济善堂建立,这也是日本侵占时期中国人经营的第一个慈善机构。宏济善堂主要活动是施给医疗、恤寡、抚孤等,并设有育婴养老、施棺、殡葬、济困等慈善项目。

宏济善堂部分旧址(摄于2010年12月5日)

1914年,大连华商公议会改选,刘肇亿因年事已高,辞去职务,回老家安度晚年。而就在年底,大连民政署于宏济善堂内设立了戒烟部,名为戒烟,实为贩卖鸦片。不过,在当时的背景下,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大家对此深感义愤,但又无可奈何。(www.xing528.com)

20世纪20年代,西岗公议会与大连华商公议会共同募捐,在宏济善堂前又建灵柩祭奠大礼堂一处,为中国各地商民在大连死亡者寄柩祭奠之用。宏济善堂还曾筹款在附近荒地盖了200多间平房,分给贫苦市民居住,不但不收租金,而且每月还发银洋2元作为生活费。按当时物价,1块银元大概能买60市斤面粉

或是因为时间久远的缘故,很多人一提起宏济善堂,想起的多是张本政(刘肇亿回乡后,张本政曾任大连华商公议会副会长)。其实真正不能忘记的是刘肇亿,是他领导“海南丢”们建设了早期的大连。青岛有一个刘子山,据称在青岛被叫做“刘半城”,而刘肇亿便是大连的“刘半城”。[1]

大连解放后,宏济善堂由大连市政府接管。1946年至1947年,宏济善堂分批突击收容流浪街头的鳏寡孤独老人和游民、乞丐3758人。1949年11月1日,在宏济善堂的基础上,成立大连市劝业工厂。1951年2月,劝业工厂改名为旅大市生产教养院。今天的大连福利院和救助管理站追根溯源都是源自宏济善堂。才女关露曾在大连待过一年多,后来,她便以大连劝业工厂附属流浪儿童学校的真实生活为素材创作了短篇小说《苹果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