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始皇之子公子扶苏的悲剧命运及其在政治中的角色

秦始皇之子公子扶苏的悲剧命运及其在政治中的角色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因其母郑妃是郑国人,喜欢吟唱当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苏》,始皇便将两人之子取名“扶苏”。秦始皇死后,赵高等人害怕扶苏继位执政,便伪造诏书,指责扶苏在边疆和蒙恬屯兵期间,“为人不孝”“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上书直言诽谤”,逼其自杀。“始皇有二十余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蒙恬为将。”

秦始皇之子公子扶苏的悲剧命运及其在政治中的角色

公子扶苏秦始皇的长子,因其母郑妃是郑国人,喜欢吟唱当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苏》,始皇便将两人之子取名“扶苏”。“扶苏”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秦始皇以此命名,显见对此子寄托着无限的期望。年少时的扶苏机智聪颖,生就一副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因此在政见上,经常与暴虐的秦始皇背道而驰。始皇偏执地认为这是扶苏性格软弱所致,于是下旨让扶苏协助大将军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的匈奴,希望借此培养出一个刚毅果敢的扶苏。几年的塞外征战果然使扶苏成长得与众不同,他身先士卒、勇猛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敏锐的洞察力与出色的指挥才能让众多的边防将领自叹弗如,他爱民如子、谦逊待人更深得广大百姓的爱戴与推崇。

扶苏是秦朝统治者中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他认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对实行“焚书坑儒”“重法绳之臣”等政策,因而被秦始皇贬到上郡监蒙恬军。秦始皇死后,赵高等人害怕扶苏继位执政,便伪造诏书,指责扶苏在边疆和蒙恬屯兵期间,“为人不孝”“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上书直言诽谤”,逼其自杀。(www.xing528.com)

“始皇有二十余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蒙恬为将。”(《史记·李斯列传》)《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扶苏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他为天下苍生请命,可见其仁;他宁愿冒着失去父皇信任的巨大威胁,而犯颜数次直谏,竟不惜被贬出秦国都,可见其勇;他冷静地看到秦帝国表面无比强大下巨大的危机,可见其智。秦横扫六合,始皇踌躇满志,对臣下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而那帮包括廷尉李斯在内的重臣则皆投始皇所好:“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秦始皇闻之大悦:“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千古一帝的志得意满之情跃然纸上。然而秦帝国的巨大危机有几个人能够清楚而冷静地看到呢?扶苏看到了,而且数次直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