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参军支前保家卫国-孟村回族自治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参军支前保家卫国-孟村回族自治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运动中,孟村解放区人民以全国解放事业为大局,保家卫国,表现了崇高的革命精神,不论是回族村还是汉族村,都可看到父送子、妻送郎、父子同上战场的动人场面。汉族村中涨沙、后涨沙、西涨沙、前涨沙村发生惨案不久,被“还乡团”杀害3名干部和民兵,50名青年义愤参军,誓死保家卫国。泊二庄、大徐市各参军25人。今孟村地区共有1000多名青年报名参军,奔赴淮海前线。

参军支前保家卫国-孟村回族自治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解放战争的规模不断扩大,战场一直向南推移,兵源的更新和补充,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为源源不断地向主力部队输送兵力,孟村地区从1945年10月至1949年春,先后开展并发动了多次大规模的参军运动(亦称大踊参运动)。在此运动中,孟村解放区人民以全国解放事业为大局,保家卫国,表现了崇高的革命精神,不论是回族村还是汉族村,都可看到父送子、妻送郎、父子同上战场的动人场面。其间,规模最大的是1947年1月至3月和1948年8月两次“大踊参运动”。

1947年1月至3月,今孟村地区广大回汉青年,积极报名参军,其中孟村街127名回汉青年组成回民连,王景惠任连长。丁庄子村30多名回族青年踊跃奔赴前线。汉族村中涨沙、后涨沙、西涨沙、前涨沙村发生惨案不久,被“还乡团”杀害3名干部和民兵,50名青年义愤参军,誓死保家卫国。西赵河村是土匪刘贡业盘踞之地,仍有15名回族青年参军入伍。抗日堡垒村南留舍、小徐市、小坟庄、东留舍,均参军2人,李留舍、张留舍和刘石桥各10人,大坟台12人。广大回汉两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入了“大踊参运动”,加入渤海新回民支队800人,开往济南战场。

1948年8月,进行了第二次“大踊参”。今孟村地区各村青年,踊跃参军,孟村街继第一次成立孟村回民连,又组织120人,成为全县模范先进典型,受到县委和军区的表彰。丁庄子、牛进庄参军各30人,牛进庄回族青年张宝庭说服父母和未婚妻,推迟婚期参军入伍,受到县委、军区和部队领导的赞扬。泊二庄、大徐市各参军25人。仅30多户人家的回族村小北赵河、汉族东留舍村和小坟庄,分别参军5人、6人和9人。大坟庄17人,徐扬桥30人,刘石桥20人。回族村北肖庄子14人、大文台16人,辛店、新县、王帽圈、王宅、宋庄子、许村、姜官屯、大姚庄和王庄子等都不少于20~30人。今孟村地区共有1000多名青年报名参军,奔赴淮海前线。在跟随主力部队各战场的作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有100多名优秀儿女为人民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www.xing528.com)

孟村地区之所以能够踊跃参军,其根源首先在于经过土改,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土地回到了农民家中,贫苦农民翻身做了主人。他们决不允许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破坏已得到的幸福生活。广大青年在“反蒋保田保家乡”口号的鼓舞下,争先恐后踊跃参军。其次是各级党组织在发动参军运动中,认真落实优抚政策,解除参军青年的后顾之忧。始终把帮助烈军属、伤残军属的代耕、代种、代收和解决生活困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许多乡村还以不同的形式组织“互助组”“合作社”,确保参军家属不荒芜土地,从而解除了参军者及其家属的后顾之忧,让参军者放心地走上前线。第三是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参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