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孟村回族自治县植树造林与果园扩建成果

孟村回族自治县植树造林与果园扩建成果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植树造林新中国成立前,孟村县境内林木单一匮乏。新中国建立后,上级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全县林木渐有回升。1955年建县后,县人民委员会积极发动群众植树造林。经过三年的努力共造林1600余亩,经济林占70%,零星植树26万株,多为用材林。石桥公社王石桥村,人均植树百株,成为全县造林先进村。1964年,县委在王石桥召开现场会,推动了全县植树造林工作。扩展果园自治县建立前,今县境内果树少,产量低。

孟村回族自治县植树造林与果园扩建成果

植树造林 新中国成立前,孟村县境内林木单一匮乏。1949年全县境内共有林地面积137亩,多为经济林。零星树木24300株。新中国建立后,上级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全县林木渐有回升。1955年建县后,县人民委员会积极发动群众植树造林。经过三年的努力共造林1600余亩,经济林占70%,零星植树26万株,多为用材林。至此全县累计有林地3270亩,零星树木累计34万株。1964年,县“造林绿化委员会”制定“造、管、护、育”四字措施,当年就营造片林2700亩,其中经济林2300亩,零星植树30余万株。石桥公社王石桥村,人均植树百株,成为全县造林先进村。1964年,县委在王石桥召开现场会,推动了全县植树造林工作。至1965年,全县林地面积增至8188亩,比1957年增加1.5倍,其中经济林7788亩,零星树木39万株,比1957年增加15%。同年,除片林外,人均占有林木3.6株。1974年底,全县林地面积19235.6亩,比1965年又增长1.3倍,人均林地0.15分。零星树木863.5万株,较1965年增加21倍,人均67.2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跨入省绿化植树先进县行列。

扩展果园 自治县建立前,今县境内果树少,产量低。建县后,果树渐增。1956年,全县已有果园1018亩。1963年,县委制定果园扩展规划,干部深入各村,指导种树,并为潭庄、刘庄、贺庄子、李庄、姜庄等38个贫困村发放种植果树贷款19.7万元。同时,组织管理人员到辽宁、赵县、天津等地学习技术,并聘请昌黎、河北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的专家来本县培训技术人员109人。此后,全县果园迅速发展,果品产量明显提高,至1966年,全县已发展果园9980亩,较1956年增长了9倍,果品产量达159万余千克。(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