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桂林山水:穿洞景色饱满

桂林山水:穿洞景色饱满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穿洞,抬升脱离地下水位的或大部分已脱离地下水位的地下河、地下廊道,伏流或洞穴,其两端成开口状,并透光者。桂林地区著名的穿洞主要有阳朔月亮山,桂林穿山、象鼻山、南圩穿洞等。月岩穿洞洞长28米,直径12米,洞底可容纳100多人,徐霞客称其“崇岩旷然,平透山腹”。月岩穿洞形态优美,断面呈近圆形,显示该穿洞形成于当时的饱水带内,是饱水带洞穴。洞体横截面形态近圆形,显示为饱水带洞穴特征。

桂林山水:穿洞景色饱满

穿洞,抬升脱离地下水位的或大部分已脱离地下水位的地下河、地下廊道,伏流或洞穴,其两端成开口状,并透光者。桂林地区著名的穿洞主要有阳朔月亮山,桂林穿山、象鼻山、南圩穿洞等。

(1)穿山

桂林穿山位于漓江支流小东江东岸,是漓江峰林平原上的一个连座石峰,高出地面148米,山体长轴750余米,短轴500余米,占地面积不足0.26平方千米。穿山山体已洞穴化,有30多个岩洞,分布在山体不同高度的位置上,高者高出小东江60多米,低者与小东江水面相当,其间层层叠叠,组成多层洞府,横向自然洞穴总长度1531.2米,洞穴化程度达5889.2米/平方千米。穿山因山体西南侧中上部有一南北洞穿山体的月岩穿洞而闻名于世(图2-47)。月岩穿洞洞长28米,直径12米,洞底可容纳100多人,徐霞客称其“崇岩旷然,平透山腹”。月岩穿洞形态优美,断面呈近圆形,显示该穿洞形成于当时的饱水带内,是饱水带洞穴。后期受构造抬升、河流下切及侵蚀作用的影响,在峰林平原发育过程中被解体,而残留在现在的位置。根据古地磁资料,洞穴形成于90万~160万年前(P.W.威廉姆斯等,1986)。

(2)象鼻山

象鼻山位于桂林市区中部的漓江孤峰平原上,桃花江与漓江交汇处的漓江西岸边。在外源水对漓江两侧进行强大的溶蚀、侵蚀作用之下,能保留象鼻山孤峰实属不易。象鼻山孤峰发育于泥盆系融县组灰岩中,孤峰西部宽大,东部窄小。在窄小的东部山体中的临江部位发育有一南北向的穿洞,名曰“水月洞”。水月洞南北长约17米,宽9.5米,高12米,面积约150平方米。洞体横截面形态近圆形,显示为饱水带洞穴特征。(图2-48)

图2-46 巴马“命河”盲谷(www.xing528.com)

图2-47 桂林穿山公园穿洞

(上:远眺图;下:山体上部穿洞近景)

图2-48 象鼻山穿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