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江左全氏与河北全氏探讨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江左全氏与河北全氏探讨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故以下论述则仅就江左全氏、河北全氏及桓溪全氏、东浦全氏立论。而为配合全祖望自述族谱的重点,将江左全氏与河北全氏合并说明。[5]自全柔到全权共二十七世,其中世系间断未能尽知,虽然如此,以江左全氏、河北全氏之事迹言,仍然是有资格称为江南甬上望族。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江左全氏与河北全氏探讨

全氏世系,从董秉纯(全祖望学生)所编《全谢山世谱》及全祖望的《桓溪全氏祠堂碑文》《东浦全氏祠堂碑文》《重修桓溪全氏宗谱序》《答族人祭始祖以下书》《辨吾家启东墓志世系与厉樊榭》知全氏一族可分为江左全氏、河北全氏及桓溪全氏、东浦全氏。至于吴下全氏则系伪托。寓杭全氏(全整一系)及翁洲全氏(全谦孙一系)则是桓溪全氏之别支。湖上全氏则是在全天叙时由桓溪迁至湖上。大抵而言,全氏家族是有鄞县城内、城外之分。故以下论述则仅就江左全氏、河北全氏及桓溪全氏、东浦全氏立论。而为配合全祖望自述族谱的重点,将江左全氏与河北全氏合并说明。

全氏最早的祖先,有人认为全氏出于隗氏,或全氏本姓王,或先有全氏之名,其后改姓泉,或出于殷王高宗之后。全祖望说,以上皆非。他说:

吾全氏出自《周官》泉府之后,以官为氏,其后以同音通于全,据《国语》隗姓之分,亦有潞、洛、泉、余、满五氏,然全氏之所出非隗也。或曰:“全之本姓为王,汉元后之族属,以避新都之乱易姓,如辅果。”或曰:“殷王高宗之后为全。”先公考正世谱,谓二说皆无据。[3]

接着又说:

全氏之著名于旧史者,自东汉桂阳太守柔始。其子大司马钱唐侯琮,以勋伐起,孙吴尚主,于是江左戚里,莫如吾家。大司马兄子卫将军永平侯尚,以王舅。诸子镇北将军都亭侯绪,以东关破魏功。临湘侯怿,以袭父业。都乡侯吴,以国甥。其余如端、如翩、如缉、如靖、如祎、如仪、如纪、如熙,皆以侍郎、都尉、典兵宿卫,既而孙擅政(公元二五八年,丞相杀会稽王孙亮,立琅琊王孙休为景帝),寿春失援,临湘与诸弟诸子入魏。永平(北魏武帝)诛权臣不克,遇祸。全氏始衰。至刘宋而光禄大夫孝宁侯景文继之,至陈而水部郎缓继之。孝宁以前多用功业起家,水部始以经术为《易》《诗》宗。……临湘之入魏也,诸子弟皆封爵,故河北全氏,不下江左。其后高齐有黄门侍郎元起。唐末有雄武节度使中书令师朗,王蜀(即前蜀)之勋臣也。又有金州防御使师郁,仕孟氏(即后蜀),世为商洛豪宗。[4](www.xing528.com)

由“孝宁(全景文)以前多以功业起家,水部(全缓)始以经术《易》《诗》为宗”,则经世功业与研治经学乃全氏家族之传统。

其后,“入宋而商洛之族,阻兵被夷,而江左全氏复盛。盖自吾始祖侍御府君(全权)上溯之至桂阳(全柔),其世二十有七。……府君之父中书令大贤,吴越时掌国政,至是尚存”。[5]

自全柔到全权共二十七世,其中世系间断未能尽知,虽然如此,以江左全氏、河北全氏之事迹言,仍然是有资格称为江南甬上望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